劉慶志 國鳳蘭 王林杉
[摘 要]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是高校經管實驗室建設的創新,是提升經管實踐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還存在諸多問題。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有社會、高校、企業三個方面的原因。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從這三方面入手,促進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
[關鍵詞]校企合作;經管實驗室;困境;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129-02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一環,而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是提高高校經管專業學生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還面臨諸多難題。
一、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的困境
(一)高校積極與企業消極的矛盾
為滿足社會對應用型和創新型經管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積極尋求校企合作,積極推進校企共建經管類實驗室進程。但由于企業觀念、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問題,企業對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態度相對消極,高校熱與企業冷的矛盾,導致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瓶頸。
(二)合作短期化現象嚴重
一些企業基于廣告、社會聲譽提升效應或企業高層管理者個人榮譽等目的開展經管類實驗室的校企合作共建,一旦企業目的達成,校企合作熱情便快速降溫。
(三)合作模式存在路徑依賴性
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模式,往往遵循既有成功型合作模式,具有典型路徑依賴性[2],這弱化了高校的主動性與企業合作的積極性。
二、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原因
1.缺乏校企合作共建良性環境。近年,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相繼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行實驗室的校企合作共建,但其關注重點是高校,“厚此薄彼”的措施影響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導致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缺少良好的社會氛圍。[3]
2.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平臺缺失。高校與企業信息不對稱,缺少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信息交流平臺。
3.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制度缺失。我國沒有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方面的規范的合作制度、管理制度、激勵制度以及評價制度,使高校經管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缺少制度保障。
(二)高校層面原因
1.高校價值取向偏離企業目標。在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項目選擇方面,高校在成果評價取向方面,多注重論文數量與層次、縱向項目立項成果等,對企業技術成果轉化效益等考慮偏少,這與營利性企業目標背離,阻礙了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項目的順利推進。
2.合作模式缺乏創新。高校多照搬現有校企共建實驗室的成功模式,對高校自身因素考慮較少,合作共建模式缺乏創新,極大影響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3.經管實驗室建設投入不足。受“重理輕文”觀念影響,高校在經管實驗室建設上投入不足,硬件及規模、軟件數量與質量均落后理工實驗室。這降低了高校與企業合作的能力。
(三)企業層面原因
1.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欠缺。我國企業普遍認為實驗室建設、學生實習培訓是高校的事情,科研成果轉化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事情,與企業沒有關系。這降低了企業參與實驗室合作共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合作企業偏重既得利益,缺乏長期合作動力。某些企業或企業管理者為獲取高校“兼職”教授為企業高層管理者“鍍金”、通過校企合作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企業廣告效應等“短期利益”進行合作,缺乏長期的激勵機制,合作動力不足。
三、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及其運作機制
(一)以高校為主的教育培訓型合作模式及其運作機制
在高校原有經管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以高校為主,企業為輔,實驗室設在高校,由高校統一管理運作。在合作期間:
1.企業提供一定的建設經費和真實業務資料作為培訓案例、材料,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學生實驗工作。
2.高校與企業共同制訂職工培訓計劃,由高校免費或優惠為合作企業進行職工崗前培訓、業務素質提升培訓;同時,高校要利用自身社會影響力,加大合作企業宣傳,提升合作企業的社會知名度。
(二)仿真軟件開發型合作模式及其運作機制
企業、軟件開發公司和高校三方進行合作:
1.企業提供真實業務資料,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參與高校經管實驗項目指導。
2.軟件開發商按照高校要求,運用企業提供的真實業務資料,開發適合高校校內實驗和企業環境雙仿真的實驗軟件,依據企業、高校和軟件開發商三方協議,軟件版權由高校獨立所有的,高校支付軟件開發費用給開發商;軟件版權由開發商擁有的,高校優惠支付軟件使用費,軟件商全方位售后服務;軟件開發商對外銷售該軟件,要按比例支付合作企業分成收入。
3.一方面高校可通過高校、企業和軟件開發商三方合作,創設虛擬條件下的實驗環境,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為企業優惠提供職工培訓、企業宣傳,提升企業知名度;邀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參與學生實驗工作。
四、促進校企合作共建經管類實驗室的對策
(一)政府及社會層面
1.建立健全財稅等激勵制度,提升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的積極性。政府部門通過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等財稅杠桿,激勵企業積極參與高校實驗室的合作建設,不斷提升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2.構建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信息平臺。教育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應積極搭建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信息平臺,實行高校實驗室建設需求信息、企業合作信息的實時查詢,為企業和高校實驗室建設提供信息交流溝通平臺。
3.組織校企合作共建項目課題招標,搭建校企合作共建橋梁。教育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定期征集高校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項目,面向企業進行合作共建課題招標;行業協會征集企業校企合作課題,面向高校公開招標,通過項目合作進一步達成經管類實驗室合作建設意向,以減少合作方選擇的盲目性。
(二)高校層面
1.創新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增強合作共建項目對企業的吸引力。高校在綜合考慮自身需求以及社會影響力等自身因素的情況下,借鑒國內外現有高校合作共建實驗室成功經驗和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在合作方式、利益共享、課題申報、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創新,積極創建高校和合作企業雙贏的新型合作共建模式。
3.高校創造條件,增強校企合作動力。企業是營利性組織,逐利是其發展目標。“利”是校企合作共建經管實驗室的動力源泉,具體來說,動力“利”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經濟利益,它是“利”最直接的體現,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增加企業的盈利。
第二,人才,它是“利”的能動創造者。在校企合作中,高校按照企業要求培養人才,降低了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校企合作無形中給了合作企業優選高素質畢業生的機會,為企業逐利提供了保障。
第三,科技,它是“利”的源泉,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校企合作,企業可以優先從高校獲取所需要的科研成果,這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因之一。
第四,知名度,它是“利”的表現。校企合作,企業可借助學聲譽,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而且,高校也可以利用其社會平臺宣傳合作企業,切實提升企業的社會知名度。
(三)企業層面
1.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增強企業合作積極性。加大企業社會責任宣傳,建立完善企業社會責任體系和考核標準。企業應從自身出發,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參與高校校企合作、實驗室共建以及人才培養等工作,不斷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
2.做好項目規劃,形成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長效雙贏機制。企業應認真選擇合作高校,認真做好合作項目前期規劃,建立企業和高校利益共享機制,形成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長效機制,避免校企合作短期化行為,真正實現經管類實驗室校企合作共建的雙贏。
總之,通過校企合作共建經管實驗室,優化高校和企業優質資源配置,拓展高校經管實驗室建設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最終實現校企雙贏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曾暉,張云英,黃建強.校府合作:高校文科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新途徑[J].高等農業教育,2012(1):55-58.
[2] 李道先,羅昆.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問題的制度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2(6):14-16.
[3] 簡世德,彭婷,周姝言.行業特色高校產學研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11):21-22.
[4] 劉佳.校企合作聯動機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87-90.
[5] 丁金昌,童衛軍,黃兆信.高職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08(7): 67-70.
[6] 左敬龍,余桂蘭,崔得龍.多層次校企合作框架下校內創新實驗室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2):31-33.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