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蘭
《語文課程標準》構建了“樂意寫”“自由寫”“學會寫”的寫話訓練序列。 “樂意寫” 是低年級寫話訓練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樂意寫話呢?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兒童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的時候。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孩子樂玩的天性,和學生一起“玩”寫話。
一、走進課堂“玩”寫話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愛交朋友,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響。應順應兒童心理,創設“玩”的情境,讓他們在“玩”的興趣中,激起寫的欲望,使之“樂意寫”。
如形象地稱話語對象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覺得好玩,樂玩。如此寫話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招呼“娃娃”或者是和“小客人”玩樂的過程。
二年級上冊有個介紹家鄉特產的寫話教學內容,這個富有地方特色的寫話內容,對于只有七歲的孩童來說,確實是一個吃力又復雜的工程。為了化復雜為簡單,在家鄉眾多的特產中,我選擇了孩子們喜愛的臍橙,首先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家鄉美麗的臍橙林,喚醒學生在臍橙園嬉戲玩鬧的生活體驗。其二,把 “臍橙娃娃”請進課堂。以下是我的部分課堂實錄:
師:孩子們,我們家鄉的臍橙園多美呀,老師昨天還去臍橙園做客了呢。現在臍橙園里有個朋友要來我們班串門呢,看(出示畫了表情的“臍橙娃娃”實物),我們和她打聲招呼吧。
生: 臍橙娃娃,你好。(學生非常興奮)
師: 咦,臍橙娃娃今天是穿著什么衣服來到我們這兒的呀?
生1: 臍橙娃娃穿著橘黃色的裙子。(生2:夾克,生3:旗袍……)
生4: 臍橙娃娃穿著橘黃色的棉襖。
師:哦?為什么是棉襖呢?
生4:因為這樣,臍橙娃娃就不冷了。
師:孩子們說得可真好,嗯——我們來聞聞,臍橙娃娃好像剛洗完澡呢,聞聞,它身上還有一種香呢?什么香呢?(師挨個把臍橙拿給學生聞)聞到了嗎?
(學生很開心,嗅鼻子,有忍不住的還張大了嘴巴,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挨個說出了“清香、淡香、好香好香、誘人的香……”等詞語,當然,其間,老師并沒有忘記提醒學生要說完整的話。)
師:是啊,臍橙娃娃有“誘人的香”喲。想吃嗎?
生:想。
師:瞧,臍橙娃娃脫衣服嘍。
(師動手剝臍橙,師邊剝臍橙邊引導學生說臍橙娃娃脫了衣服后的樣子。此時,香氣四溢,有的學生口水都出來了。趁此機會,師采訪學生:你現在心里在想些什么呀?學生說實在話、說真心話的就可以吃一塊臍橙。學生特別高興,爭著搶著說話。)
師:好了,臍橙娃娃還帶了一群小伙伴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
(師拿出準備好的一袋臍橙切給學生吃,學生邊吃邊記錄感受,真實的體驗讓學生“有話可寫了”。其間,開心的課堂還引來了辦公室的老師,班上的同學也禮貌熱情地邀請老師一起品嘗臍橙。當然,這一過程也被學生寫進話語中了。)
低年級兒童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富有幻想,喜好新奇。他們愛好童話,總是用童話的方式來觀察和解釋世界。寫話教學要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寫話活動要有利于促使他們的心理功能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巧妙創設各種“玩”的情境,把學生喜歡的東西(比如氣球娃娃、挖土機伙伴等)請進課堂玩樂,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寫話的學習中去,從而樂寫會寫。持之以恒,學生寫話的興趣就會濃厚起來,寫話水平一定會如同一粒種子,慢慢發芽、長大,最終長成大樹,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走出課堂“玩”寫話
加強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確定寫話課題,擴展、補充教材內容,創造性地用好教材。
人教版教材寫話內容基本上是按季節安排的,在一年級下冊有說話訓練《找春天》,二年級下冊有寫話訓練《找春天》,這是一個梯度訓練過程。一年級的本課教學中,我把美術課引進了說話寫話課,讓學生用畫筆畫出春天的顏色,讓學生按句式“我畫的春天是 色的,因為 。”說話、繪畫,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游戲,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每一幅畫都是一個豐富的故事。二年級的本課教學中,我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課堂之外去“玩”寫話:“春天多美呀,我們去找春天吧!”來到美麗的校園,學生異常興奮,有的同學找到了春天的玫瑰花,有的同學找到了春天的狗尾草,有的同學找到了春天的小雨絲,更有的同學找到了春天害羞的小鳥。當然在其間,我不忘對學生先進行現場觀察指導,有意引導他們看一看,說一說,啟發學生:這里有什么?你對什么感興趣?顏色怎樣?形狀如何?你喜歡嗎?然后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情況寫下來。走出了課堂,也就走進了學生“玩的天堂”,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自然就有話可寫了。
另外,口語交際教學需要教師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學生說話寫話,把每一次活動都安排得趣味濃濃,學生就“玩”得不亦樂乎。教師節來臨之際,我確定了“學會祝賀”的寫話訓練,分兩部實現教學目標:
1.學生先動手做賀卡,把做賀卡的經過寫下來。學生興趣高漲,紛紛自己動手做賀卡。孩子們有了興趣,就會寫出精彩的祝賀話語。
2.引導學生把賀卡送給老師,讓孩子觀察老師收到賀卡后有什么表情,說了什么話等。這樣,有了活動經驗,他們就不愁沒話可寫,而是有好多內容可寫。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小學低段寫話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語言中的游戲,那么寫話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三、整合課堂“玩”寫話
有人說發明鉛筆的人很了不起,有人說發明了擦皮的人了不起,但更多人說發明了帶擦皮鉛筆的人最了不起。我們的說話寫話課之所以孤掌難鳴,究其原因就是課堂太單調,孩子的興趣調動不起來。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在課堂上除了讓學生大膽答問、按教材認真上好口語交際課、充分利用插圖進行說話練習以外,還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機會、內容、平臺,讓他們自由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嘗試整合課堂,讓學生“玩”寫話。
1.把“辯論”與“說話寫話”整合起來
二年級上冊說話寫話《應該聽誰的》教學中,大膽引入了“辯論賽”,讓學生在脫口秀中展示才情。正方:讓爺爺騎驢。反方:讓孫子騎驢。雖然是毛頭小孩,卻說得有理有據。“我覺得應該給爺爺騎驢,小孩子絆倒了用點藥就行,可爺爺摔了后果就很嚴重。爺爺老了,我們要孝敬老人。”“我覺得要給孫子騎驢,因為孫子太小,我們要愛護小的……”多懂事的孩子呀,這是開多少次主題班會都無法達到的德育效果。在辯論賽中,學生明事理展才情。在新穎的活動中,學生 “玩”得收獲多多,寫話也就輕而易舉了。
2.把“繪本” 與 “說話寫話” 整合起來
六七歲的孩子最喜歡童話故事,很多書籍圖文并茂,有些情境圖更是別具匠心,充滿童趣,大大激發了兒童學習的興趣及注意力,是學生閱讀的好幫手,也是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好材料。有位老師的做法是:讓學生給每幅情境圖配上一句話,從寫一句話到寫兩三句,從寫幾句到一兩段話;接著可以讓學生給連環畫配文段,訓練學生逐圖觀察,抓住主要內容連段篇。這樣的梯度訓練過程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興趣,而且實效性非常高。當然,我們對學生要求不可過高,只要句子通順,重點能體現出來即可,如果出現優美詞句和創新性的火花便可表揚,激發學生寫的興趣。
3.把“集市”與“說話寫話” 整合起來
學校為了推進閱讀,每學年都會開展讀書節活動。抓住這一契機,我在班上開設了一節“書市”課,在課堂上學生既是買家,也是賣家,他們在討價還價或者以物易物的 “玩樂”中購得自己心儀的書籍,說話能力得到了提高,寫話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4.把 “游戲”與“說話寫話” 整合起來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游戲為學生提供了寫話的素材。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做的游戲或者參加活動的經過或感受寫下來。如:男同學喜歡溜溜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溜溜球的外形寫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把溜溜球的玩法寫出來。女同學喜歡玩巴比,教師就指導她們把玩巴比的經過及心情寫出來。這些活動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他們既熟悉又感興趣,所以他們喜歡寫,也愿意寫。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玩”是學生最開心的事,學生們在各種玩中豐富自己的見聞,增長見識,積累寫話素材。學生雖小,可他們有著自己獨立的情感世界,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對人對事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 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以課外生活為輔助平臺,用他們樂此不疲的 “玩”的方式點燃思維火花,培養寫話興趣。在這塊沃土上,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也嗅到了泥土的芳香!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責任編輯 王 慧
E-mail:729628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