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
摘 要:在采煤工作中,煤礦測量是核心與關鍵,煤礦開采不能缺少先期的煤礦測量。近些年來,煤礦開采的整體難度正在不斷上升,與之相應的煤礦測量也突顯了更大的難度。應當明確的是,煤礦測量獲得的結論直接關系到煤礦開采的整個流程,在此基礎上也影響到采煤的精確性。對于煤礦測量而言,應當綜合運用多樣的技術措施來杜絕測量誤差,確保減少測量中的風險。只有全面改進現階段的煤礦測量方式,才能從根源上提升煤礦測量精確度,致力于消除測量誤差并且提供煤礦開采的基本根據。
關鍵詞:煤礦測量;測量精度;具體措施
煤炭資源為各個行業生產與日常生活提供保障。煤炭開采涉及到較多的流程和環節,在這其中的煤礦測量應當重點對待。然而實質上,煤礦測量關系到很多技術環節,測量結論與煤炭開采的實效性密切相關。為了增強煤礦采掘的精確度,各地具體在施行煤礦測量時也陸續引入了新型技術手段,這種現狀在客觀上增加了對煤礦測量精確度的要求[1]。進入信息化的新時期,關于煤礦測量也陸續引入了信息化的測量手段,這種措施有利于簡化測量流程并且杜絕測量結論的誤差。煤礦開采中的測量環節是不可缺少的,對此應當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來選擇相應的測量手段,以此來改進現階段的煤礦測量質量,從而為后期的煤礦開采提供技術支撐。
1 具體的測量手段與方式
對于各種類型的煤礦而言,測量技術人員也應當選擇各不相同的測量手段。在煤礦開采的前期,煤礦測量的基本目標就在于提供精確的測量信息,為此有必要密切結合煤礦的特征來選擇與之相應的測量方式。從目前來看,煤礦測量通常可以選擇GPS方式、GIS方式或者陀螺定向的測量方式[2]。
首先是GPS技術。截至目前,GPS運用于煤礦測量的手段和方式已經逐步達到成熟,因此構成了相對健全的一種測量手段。從煤礦測量的角度來講,GPS技術應當密切結合煤礦測量的各個步驟,在此基礎上表現為較高的技術實效性。具體進行測量時,GPS密切結合了現場的地貌與地形,因此有利于測量人員有效控制實時性的測量精確度。與此同時,GPS運用于煤礦測量的手段也有利于縮短周期,確保在最大限度內提升測量實效性。近些年來,GPS廣泛運用于現階段的礦山測量,同時也獲得了良好的技術收益。
其次是GIS技術。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測量技術,GIS與微機控制密切結合在一起,因此表現為鮮明的信息化特征。這是由于,GIS不能缺少計算機作為輔助,在微機控制的前提下實現全方位的煤礦測量。由此可知,GIS與煤礦測量的密切結合有利于在本質上改善測量精度,對于測量環境也進行了全面改善。具體在操作時,GIS可以連接軟件與測量數據,進而構建了數字化的煤礦測量流程,這樣做有助于優化測量模式。
第三類是陀螺定向的煤礦測量。煤礦測量運用的陀螺定向操作模式有利于杜絕不確定性,運用模糊化處理的手段來實現測量操作。因此從精度控制來講,陀螺定向本身具有鮮明的測量技術優勢,這是由于陀螺定向有助于控制精度;在結束測量之后,煤礦生產也可以照常運行。陀螺定向運用于煤礦測量有助于保障操作的實效性,對于煤礦整體的測量精確度進行了全面改善。
2 提高測量精度
煤礦測量涉及到較多的技術流程和環節,為此具體在開展測量操作時,技術人員應當緊密結合各項要素,對于測量精確度進行全方位的把握。然而現階段的某些煤礦企業及其負責人員經常忽視基礎性的測量,認為煤礦測量與煤礦開采的實效性并不具有必然聯系。實際上,這種認知是有偏差的。從目前現狀來看,提升測量精準度的具體措施應當包含如下:
2.1 做好先期的測量準備
煤礦測量具有較強的復雜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先期準備那么就很難提升測量精度。由此可見,做好先期的準備有助于提供測量保障,對于整體的精度也進行了提升。具體在準備煤礦測量的相關操作時,技術人員有必要依照現行的流程來施行現場勘測,在勘測中也應當緊密結合煤礦開采現場的地貌與地形。對于現場的測量儀器都應當予以反復校對,確保在最大限度內獲得更精確的測量結論。技術人員在開展先期準備時通常會面對較復雜的測量現場,對此有必要密切結合各項要素,對于各個測量流程的風險都要進行規避。此外,技術人員還要做好測量審核,在校驗數據可靠性的前提下致力于控制誤差。
2.2 反復核驗測量結論
通過煤礦測量的相關操作,可以獲得實時性的煤礦測量結論與信息數據,這部分數據應當構成最原始的測量信息。在現實操作中,原始數據的總量是相對較大的,具體在處理時也很可能會丟掉某些珍貴數據。由此可見,對于原始采集得到的數據應當予以反復核驗,對于各項數據與指標都要進行查看。一旦發現問題,那么立即予以整改。作為煤礦測量的負責人員,對待原始數據應當保持耐心與細致,這樣做有助于避免過高的測量結論誤差。例如:對于各項原始信息都應當再次進行復核,從而在根源上規避并且防止測量誤差。
2.3 繪制明確的示意圖
煤礦勘測與測量的成果構成了煤礦示意圖,通過測量繪制的示意圖可以作為后期開采煤礦的基本根據。由此可見,煤礦開采中的示意圖起到了關鍵作用,而繪制示意圖應當把測量信息作為基本根據,二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通過煤礦測量,測量人員就能明確現場的整體地形特征,進而運用全面控制的策略來實現煤礦開采控制。同時,技術人員具體在繪制示意圖時也應當密切結合多項要素,確保具備深厚的技術功底,這樣做有助于杜絕過大的繪圖誤差。測量繪圖包含了較多環節,如果要在根本上保障示意圖的真實性,那么應當緊密結合現場的煤礦測量環境。對于圖示的關鍵監測點應當予以重點標明,針對不同的煤礦測量位置都應當精確反映在測量圖紙上。
2.4 嚴格控制精確度
提升測量精確度的關鍵措施就在于強化監測,通過完善對于測量流程的全面監測,就可以嚴格把握整體的測量精確度。通常情況下,煤礦測量都會涉及到交叉性的技術環節,對此有必要嚴格予以監測。對于不同位置的監測點都應當進行適當的選擇,同時也不應當忽視周圍的整體環境。從測量的全過程來講,測量人員在選定監測點的基礎上還應當再次予以核驗,確保測量人員選擇的煤礦監測點符合真實的煤礦地形。在條件允許時,煤礦監測點可以用來限制誤差,因此有必要在根源上確保各個監測點的規范性。嚴格控制各個測量監測點的精度,有利于排除各項潛在的測量影響要素,確保測量獲得的結論符合現行的煤礦開采指標。
3 結束語
從全程煤礦開采的角度來看,煤礦測量具有鮮明的技術性特征,對此有必要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技術措施來改進測量手段。最近幾年,煤礦測量與煤礦開采的整體工作量都在迅速增加,某些企業由于忽視了先期的煤礦測量以至于導致不良后果。情況嚴重時,對于煤礦測量的忽視還可能降低煤炭采掘過程的安全性,威脅人員安全乃至生命。截至目前,多數煤礦企業都已經意識到了煤礦測量在煤礦開采中的重要意義,因此也開始嘗試著提升測量的精確度。由此可見,作為煤礦企業有必要更關注煤礦測量的精確性,運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措施來改進現階段的煤礦測量技術,進而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馬建安.煤礦測量中提高測量精度的措施分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02):51+53.
[2]康治雄.對煤礦測量中提高測量精度措施的研究[J].四川水泥,2015(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