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春
【摘要】如何使中考數學復習課質量高、效果好,本文以“二次函數”復習課為例證,把復習課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復習、歸納整理、查缺補漏,喚醒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意識,實現課堂教學本質的變化.
【關鍵詞】復習課;課堂教學;自主創新
中考復習大約一學期時間,一些教師為了完成學校下達的升學指標,應試陰影與新課改理念就開始了較量,新課改理念往往被束之高閣,“教師臺上講,學生下面聽”成為普遍現象.在中考數學復習中,教師一會兒是解題技巧,一會又是答題策略,一會兒是考點分析,千叮嚀萬囑咐,學生常常有被強迫的感覺,學生身心疲憊,復習效果反而不好.如何在中考復習中彰顯新課改理念,更好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創新中考數學復習課教學?下面通過一節“二次函數”復習課,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二次函數”復習案例簡述及分析
張老師上課伊始,出示教學目標和復習要求:學生獨立回顧、梳理“二次函數”一章的知識.3分鐘后,借助于教材自主復習(自主看書查缺補漏,鞏固圖像法、列表法;注意例題的書寫格式).5分鐘后,學生兩人一組,交流自己整理出的復習重點;然后給全班同學匯報,并通過實物展臺跟大家分享.教師及時捕捉學生學習中最有價值的“信息”,并寫在黑板上,肯定學生的表現,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心理安全”.教師也不忘關注能力弱的學生,掌握課堂節奏,引導學生通過舉例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教學中因學生匯報引發的“評價、糾錯、舉例、補充”,使課堂激烈而又和諧.學生應用圖像法、列表對比法,從二次函數圖像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與x、y軸交點坐標,二次函數最簡形式平移得到復雜形式的表達式的變化,二次函數一般式、頂點式、交點式的一些特點、相互轉化等進行對比復習.在舉例說明“通過平移二次函數y=-2x2圖像得到y=-2(x-1)2+3的圖像”交流分享中,一學生激動地問:既然二次函數圖像是軸對稱圖形,那么把它橫過來放,應該也會關于x軸對稱吧?顯然,學生萌發了創新意識.一節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立足教材,通過自主復習、舉例、對比、梳理,師生交流互動,共析共賞,課堂氣氛既活躍又和諧.學生的自信增強了,思維激活了,自主創新意識增加了.
這節復習課,學生的表現大大超出了教師的想象,學生自主查缺補漏、鞏固舊知、創新思路,不再是教師急著以自己的意志來推動課堂和教學進度,而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了“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所帶來的良好效果.
二、“二次函數”復習案例啟示
自主學習是學生針對所學知識發自內心的真實的學習活動,創新則包括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活動.那么,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自主復習、交流感受、創新思維的做法,還是迷信“一些名師或專家總結出來的復習方案”?我認為,復習課首先應該是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敞開心扉.教師的引導和點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整理知識、掌握技能.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創新解題思路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例如,已知二次函數y=2(x-1)(x+3),求它的對稱軸.考試結束后,我隨機詢問了幾個學生,他們都說:先化為一般式,找到a,b,c,再用公式x=-b2a,求出來就可以了.可有個學生卻搶著說:太麻煩了!這是二次函數的交點式,根據二次函數圖像與x軸兩個交點的位置以及它的軸對稱性,很快“看出”其對稱軸.考試中,教師訓練的“套路”起作用了:學生一看求“對稱軸”,自然要找a,b,c,再求答案,忘記了二次函數的軸對稱性.其實,利用二次函數的軸對稱性能夠直觀準確、快速求解.對一些學生來說,那種自豪和興奮可想而知.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是問題在大腦中進行一次簡單的圖形構造而已.對能力弱的學生,畫出草圖就能直觀求解.大部分學生的“死板教條”,主要是忽視了題目本身隱含的最直觀、最真實的條件和自己最易接受的東西,也說明學生缺乏基本的綜合應用知識能力.
這類題最基本的做法也莫過于“套路”,能讓大多數學生掌握.但是為什么不能引導學生掌握最直觀簡捷的方法呢?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學習即生活,要重實踐和操作.為什么要給學生“方案和套路”呢?教師能否拓展思路,引導學生探索大多數學生都易于掌握的最直觀、簡捷的方法,激發學生本能的求知反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教師忙于按照“方案和套路”進行復習課教學,學生也慢慢習慣在“套路”中行走,枯燥的復習課不僅“套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套住”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思維.因此,在中考復習階段,教師完全可以設計一些生動的課堂活動和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查缺補漏,倡導自主個性化的復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成長需求,更要處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關系,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復習熱情的同時,激活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本真需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拓展知識和思路的教學氛圍,努力實現讓自主創新成為課堂常態.
因此,我認為張老師的“二次函數”復習課是一節真實的、敢于放手、有創新特色的好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教學中,任何形式的創新都必須建立在“以生為本,立足教材”的基礎上,不僅要掌握“規定動作”,更要鼓勵“自主動作”,不拘泥于課前預設,不刻意追求標準,不受限于中考的考點,更不局限于機械的解題一招一式.所以,只有立足教材,結合考綱和學情,整合課程資源,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捕捉智慧的靈感,喚醒學生的質疑和創新意識,才是新課改要求下真正的中考數學復習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