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鉉濟

【摘要】文章以已知數列為例,求證較為復雜的數列和式的不等關系,常規做法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對原數列有一個較煩瑣的構造,思維過程較為復雜,若采用特殊的放縮法,解題思維過程將變得簡潔.
【關鍵詞】數列和式;不等關系;證明
例1已知:a1=12,an=1(n+1)!.
求證:a1+a2+a3+…+an<1.
常規做法:
∵an=1(n+1)!=1(n+1)·n·(n-1)·…·3·2·1<1(n+1)n=1n-1n+1,
∴a1+a2+a3+…+an<1-12+12-13+…+1n-1n+1=1-1n+1<1.
證明方法并不算復雜,經仔細研究,還能啟發我們解題思路.任意給定一個真分數m,加上一個真分數m1,再加上一個真分數m2,…,若使mn滿足相應的條件,總能證明他們的和小于一個常量.通過將mn與以上不等式左側進行逐項比較,解題思路就清晰了.
這樣可能過于抽象,我們不如從一個經典的模型談起.《莊子》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的說法,這也相應了數學上的極限思想.假設我們現在要分割一個面積為1的正方形,每次取得它剩余面積的12,由“萬世不竭”可知,我們所取得的面積恒小于1.如果每次取得的量與總剩余面積的比值相等,不一定是12,也容易得出取得面積之和恒小于1.下面用不等式來描述以上關系:
設每次取得剩余部分為X(X∈(0,1));
那么第一次將取得的面積:X.
第二次:(1-X)·X;
第三次:(1-X)·(1-X)·X;
……
第n+1次:(1-X)n·X.
可得不等式A:X+X(1-X)+X(1-X)2+X(1-X)3+…+X(1-X)n<1.
A這個不等式是通過幾何觀察得到的,證明方法如下:
∵X∈(0,1),∴X<1,1-X﹥0,
兩邊乘(1-X),得X(1-X)<1-X.
兩邊加上X,得X+X(1-X)<1.
兩邊再乘(1-X),得X(1-X)+X(1-X)2<1-X,
X+X(1-X)+X(1-X)2<1,
……
不斷對不等號兩側先乘(1-X),再加X;因為X∈(0,1),不等號不改變,即可推出不等式A.若將不等式A作為已知,就得到證明開頭問題的新思路,具體如下:
∴2k2k+4的值隨著k的增大而增大,1(k+1)2的值隨著k的增大而減小,且k=3時,2·32·3+4>1(3+1)2,
∴2k2k+4>1(k+1)2(k≥3),ak+1 ∴an 通過對比方法1與方法2,可以發現,對于較為復雜的數列和式,常規放縮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對原數列有一個較煩瑣的構造,思維過程較為復雜.相比之下,若先完成對不等式A的證明,只需要再對A中的X賦值即可.實質上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放縮法,但解題思維過程較為簡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