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花
摘 要:猜測在小學的科學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它是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在小學教學中會存在許多問題,諸如沒有效率,沒有計劃等等,所以一個有針對性的訓練在小學教學中是非常重要。
關鍵詞:猜測;有效;針對性
“猜測”一直是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一種很重要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學生平常認真去積累,把自己已經具備的知識同自己的思維結合起來進行邏輯思考。它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不僅能夠讓學生進行思想活動,開發他們的智力,還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卻寥寥無幾。
一、“猜測”中存在的問題
(一)猜測變成了機械性的加工
學生思想僵化,盲目回答卻不加思考,主要尊崇“提問—猜想—制定—反思—作答”這一規律,只是一味地注重過程但是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東西,從而整個課堂就顯得單調乏味,學生就會失去課堂聽課的興趣,不能做到認真聽講。
(二)猜測成為標準答案
猜測變成了一張答案卷,明明學生早已知道了問題的答案,卻還要被動的猜測,不僅不能很好地啟發學生的猜測,還會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
二、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運用“猜測”
在現在科學教學中,猜測變成了無稽之談,脫離實際,不能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猜測是一種激發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一項基本活動。那么,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才能更高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日常知識成為猜測活動的鋪墊
建構思維認為,自身儲備的知識已成為促進學生成長,進行思考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進行理性思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假設和猜測順利進行。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悉心記下他們的特征及典型征兆,以便于為以后的猜測活動打下基礎。
(二)從教材中選材是猜測的基石
1.關注插入語和附圖
現在的教材中會出現許多圖文、圖表,各式各樣。我們從中不難發現,在教材中很少出現說明文這一類的文章,大部分文章都是注重課堂研究,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充分地活動起來,通過探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羅丹說: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材插圖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知識,它決不是花瓶一樣的裝飾,而是一種特有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個細心的發現者,善于挖掘,讓插圖為學生服務,我們應該認真地品讀插圖,運用插圖,讓它為孩子的進一步學習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應事先調查其內在原理,讓學生猜測會發生什么事情。
2.關注課文前序及引言
每當我們看教材時,總會看見每個單元上會設置一段引言,底下相應的會附帶一張插圖作為映襯,這樣做的意圖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學生會不自主地產生好奇心理,這個單元的文章到底要講什么內容,只有在明確這個單元的研究方向后,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作者要表達的主旨,這樣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地進行猜測。
(三)科學的思考是學生猜測能力形成的重中之重
1.針對不同群體提出不同的猜測要求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及生長環境和心理發展,在不同時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更高效地適應學科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猜測能力。比如,三年級的學生還處于起始階段,應該呼吁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從小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么。等到學生上了六年級,對他們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培養學生的發散能力,通過思維聯想,對同類事物進行思考和猜測。
2.引導學生們找出科學根據
在讓學生作進行猜測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科學的探究數據出發,而不是單憑自己的直覺,也不是依據自己心血來潮時某種想法而進行猜測。應提倡學生把自己的證據和解釋用筆記下來,對自己的記錄進行總結,三思而后行。對學生的解釋,教師應常問學生“你做出的解釋的依據是什么?”“從哪里發現的數據?”這樣的追問可以促進學生思考,而學生不是呆板的進行回答;學生在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也可以適當地出示探究數據,這些問題和語句可以讓學生在做出解釋時,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更加重視探究數據,清楚依據的是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科學解釋需數據作為輔證才會真實有效,結論與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密不可分。
3.猜測同時不忘反思與修正
學生大膽的猜測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要經過學生認真地檢查、回憶,并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學習。而反思是一個辯證的過程,我們需要的就是加強引導學生認識、猜想、記錄、反思,最后總結及表達。作為教師,要善于利于身邊的教具及各種工具,修正學生在猜測過程中存在的失誤與不足,從而不斷優化學生的猜測能力。
(四)鼓勵是猜測進行的推動力量
學生的猜測沒有好與壞之分。作為一名優秀的負責人的老師,我們應該多說贊美之詞,對待學生的想法,不應一并扼殺,而要學會傾聽,對于學生的想法,多加鼓勵和贊美,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促進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給孩子留下充分的發揮空間,師生之間才能相親相愛,自由平等的相處,讓學生真正的在這種寬松的環境中發揮自己潛在的猜測能力和創造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發揮猜測的作用,讓猜測給學生以啟發,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猜測中拓展思路,使猜測成為學生學習的源泉。
參考文獻:
[1]王剛,崔金武.不要讓"猜測"成為科學教學的裝飾品[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1(1):12-13.
[2]楊健.淺談猜測的科學:親歷“做中學”教育探索的偶感和探討[J].江蘇教育,2015(6):15-17.
編輯 趙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