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張立新
學校管辦評分離強調三權:決策權、執行權與監督權的科學運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衡,形成合力。新津一小重點在監督權的運行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家長通過家委會和手機APP平臺參與學校管理,從而實現民主監督和民主評價學校,一定程度上實現辦評分離,體現了多元主體參與的治理理念。
一、傳承良好做法,完善家委會工作機制
(一)我校家委會建設整體情況
我校成立了“三級”家長委員會。目前,學校家長委員會成員共有460人,占學校學生家長總數的20%。由德育處具體負責與家委會工作的聯系,并落實家長委員會的知情權、參與決策權、監督權和評價權等各種權利,學校涉及學生及家長利益重大事項必須經過家長委員會的研究決定,如學生校服采購、學生校外綜合實踐等。學校每學期組織召開一至二次家長代表座談會,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發展和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學校的各項工作,辦讓人民滿意的學校。
(二)豐富家委會參與學校管理渠道
1.定期召開家長會并開展家長書面問卷調查。每學期學校分年級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聽取學校及任課教師匯報工作開展情況,同時發放書面家長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內容涉及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安全教育、家校聯系、學校管理、伙食質量等。家長會后德育處收齊家長問卷調查表進行統計和分析,對好的建議進行梳理、研究,報給學校校長和分管領導查看。家長問卷調查幫我們摸清了“家底”,讓我們客觀地“看”到了自己工作上的成績和差距,同時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實施教學開放日。我校每學期開展一次教學開放日活動,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體育等學科課程。家長們走進課堂,與自己的孩子共上一課,聆聽任課老師的課堂教學,觀察自己孩子課堂上的表現,感受課堂上激情四射的智慧火花,家長們表示,這種感受是新鮮的,更是了解自己孩子學習的最佳途徑之一。開放日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家長了解了學校的課堂教學、老師的教學風采,還融合了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對學校和孩子們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拉近了學校與家庭間的距離,形成全校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家校共育的良好機制。
3.實施家長就餐日。學校食堂的就餐質量一直是學生家長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為了體現家長的知情權、評議權和監督權,督促學校把學生就餐工作做得更好。學校每周星期二邀請家長委員會成員參觀學校食堂并和學生一起就餐,全程體驗就餐過程。通過家長走進食堂體驗學生就餐活動,讓家長了解了我校在食堂衛生、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就餐制度等方面的情況,隨餐結束后家長們填寫了《就餐情況調查表》,對學校的學生就餐情況和學校的食堂管理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創新校園APP,構建家校溝通新平臺
網絡問政,近年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執政新風。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
網絡問校,就是學校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以達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家長服務。
學校于2014年9月開始在教師和家長中推廣校園APP云平臺應用。教師充分利用APP平臺,通過班級廣播向家長進行各類資訊的推送,通過學習空間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各類學習資料,通過班級微博與家長、學生進行實時溝通交流;家長可以通過學校實時推送信息及時了解學校教育動態和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與教師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學生行為,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僅2016年9月,學校共計發表了班級微博7萬4千余條,家長作了共計有14萬次評論和點贊。手機APP在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展示工作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提升學校教育品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廣大師生及家長的熱烈歡迎。2015年10月,成都教育手機APP應用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學校召開,目前校園手機APP已在成都市各中小學推廣。2016年11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后勤改革組負責人到我校進行《運用新媒體加強學校德育建設和家校溝通研究》課題的調研,了解學校信息化平臺建設情況,對學校給予了充分肯定。
通過兩年多APP的應用,我們認為“網絡問校”的重要作用表現在:
1.提高學校效能。通過校園APP化解家校矛盾,促進校園和諧。校園APP是當前我校學生家長參與公共事務、監督學校辦學最現實、最有效、最便利的形式,監督學校是家長的權利,接受家長監督是學校的義務。作為學校領導,必須主動自覺地接受家長和社會的監督,積極回應網絡問政,有效解決網絡問政中體現出的人民關注和訴求。
2.增強家校合力。通過校園APP與廣大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充分征求并尊重家長意見,是學校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形式。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