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梅
摘 要:幼兒教育一直都是我國基礎教育工作者熱點關注的問題,而農村幼兒教育又是我國幼兒教育的薄弱環節,那么從農村幼兒教育的角度來看,如何才能在我國農村為幼兒提供更加優質的幼兒教育呢?從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共同對幼兒進行培養的角度來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教育;幼兒發展
一、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分析
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我國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本文立足于甘肅省某農村幼兒園發展現狀,對現階段我國農村幼兒教育進行總體評述。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幼兒園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且出現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與此同時無論是教師本人還是學生家長都把農村地區幼兒園視為“看孩子”的地方,只要幼兒在幼兒園不哭不鬧就達到了他們的管理標準,如果能夠適當教給學生一些基本課程知識,那就更理想了。也就是說大部分農村幼兒教育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無論是幼兒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我們強調在農村幼兒教育中從家園共育的角度對農村幼兒健康發展進行探索,不但可以使幼兒家長對幼兒健康教育產生正確的認識,還能夠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為幼兒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環境;而在家園共育的背景下,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會使幼兒教師更加了解幼兒在心理、性格、行為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問題出現的原因。可以說家園共育不僅能夠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還能夠加強教師對幼兒的了解,進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三、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的策略分析
那么,在家園共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呢?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是值得嘗試的。
(一)邀請幼兒家長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
通過幼兒園親子活動,幼兒家長可以對幼兒的成長更加關注,了解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幼兒與家長通過在幼兒園進行的親子活動還能夠為幼兒創造與家長進行交流與互動的機會,而這些機會雖然在家庭生活中每天都有,但由于很多農村家長對幼兒教育知識了解甚少,就出現不知道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親子互動的現象。不僅如此,家長來幼兒園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還會使幼兒對幼兒園產生親切感,降低幼兒對幼兒園的抵觸情緒,很多幼兒之所以一到幼兒園就號啕大哭正是對幼兒園具有恐懼感和陌生感的體現。為了能夠在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些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或是幼兒與家長交替完成的游戲任務,如找積木、唱兒歌、猜謎語等,通過一系列的游戲進行,增強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同時也使家長感受到子女在幼兒園不僅做到了“不哭不鬧”,還真正學到了知識,獲得了能力,從而使家長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二)幼兒教師定期對幼兒家庭進行走訪
“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環境對幼兒的生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很多時候幼兒的家庭生活環境也會對幼兒的性格形成、習慣養成產生重大的影響。在一個幼兒班級中,每一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特性,這一特性除了遺傳基因的影響以外,家庭生活環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很多農村幼兒家長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時候并不能敏銳地察覺到幼兒的問題,更不會意識到家庭環境中存在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幼兒教師通過家庭走訪的形式對幼兒家庭教育環境進行分析,并為幼兒提供更加適合其成長與發展的生活環境。
(三)家長與幼兒教師共同記錄幼兒成長手冊
加強家長與幼兒園教師的合作,還可以從共同撰寫幼兒成長手冊入手,幼兒教師針對幼兒每天在幼兒園的表現進行記錄,如幼兒今天的進食量是多少、今天的午睡時間是多久、今天的學習情況如何、今天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互動情況怎么樣等,家長針對幼兒每天晚上和周末在家的表現對相關內容進行記錄。采取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幼兒和家長及時發現幼兒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還能夠使幼兒家長感受到幼兒的每一點進步,同時這更是幼兒教師與家長對幼兒深深的愛的表現!
本文強調要想在農村幼兒教育中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采取家園共育的形式是極其必要的,通過邀請幼兒家長參加幼兒園親子活動,可以增進幼兒與父母的情感,提高父母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降低幼兒對幼兒園的陌生感;幼兒教師定期對幼兒家庭進行走訪可以使幼兒家長根據幼兒教師的建議更好地創造出適合幼兒生活和成長的生活環境;家長與幼兒教師共同記錄幼兒成長手冊,可以使家長感受到幼兒身上點點滴滴的進步,更好地陪伴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魯珍.上海市幼兒教師、幼兒家長、幼兒視野中的“好幼兒園”[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范詩瑤.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16):79-80.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5]GHB033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