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工番茄病害是烏蘇市加工番茄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有效控制加工番茄主要病害危害是加工番茄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本文從烏蘇市加工番茄常發病害方面入手,簡述了烏蘇市加工番茄病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加工番茄;病害;防治技術
一、加工番茄早疫病
1.主要癥狀。加工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葉、莖、花、果。苗期、成株期都可發病,初期發病葉片呈針尖大的小黑點,后發展為不斷擴展的輪紋斑,邊緣多為淺綠色或黃色暈環,中部現同心輪紋。莖部發病,多在分杈的地方產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病斑。葉柄受害,生橢圓形輪紋斑,深褐色或黑色。青果染病,從花萼附近染病,初期是橢圓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實開裂,病部較硬,密生黑色霉層。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此病為真菌性病害,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形成初侵染,經2~3天潛育后出現病斑,3~4天產出分生孢子,并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復侵染。當番茄進入生長及果實迅速膨大期時,基部葉片開始衰老,病菌在番茄田上空得以積累,這時如遇有持續5天均溫21℃左右,降雨2.2~46mm,相對濕度大于70%的時數大于49小時,該病就開始發生和流行。
3.防治方法。(1)種植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如新番4號、屯河3號、Q027等。(2)加強田間管理。與非茄科作物輪作倒茬;合理密植,及時整枝打杈、摘除底葉,加強通風透光;增施基肥,尤其是磷鉀肥;澆水宜在晴天上午進行,避免葉面結露,防止空氣濕度過大。(3)藥物防治。選用代森錳鋅500~600倍液或70%的百菌清600倍液;8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另外,阿米西達、世高等效果也很好,一般要施藥4~5次,10~15天一次,發病前和發病初期施藥效果最佳。
二、加工番茄晚疫病
1.癥狀。番茄晚疫病又叫疫病,在幼苗,成株期都可發病。主要危害危害番茄的莖、葉和果實,以成株期的葉片和果實受害較重。幼苗感病初期呈暗黑色水漬狀病斑,由葉片向主莖發展,使葉柄和莖變細呈黑褐色而腐爛折到,最后全株萎蔫。濕度大時病部表面生長白霉,導致植株迅速腐爛。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侵染引起,它和馬鈴薯晚疫病是同源病害,兩者互相傳播。借氣流或雨水傳播,從氣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間形成中心病株。低溫、潮濕是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100%時利于發生和流行。溫度在20℃~30℃時菌絲生長最快。是否發病與流行,決定于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連陰雨、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澆水過多、密度過大均可導致該病發生。病菌經氣流、灌溉水進行傳播再侵染。該病為多次重復侵染的流行性病害。
3.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如屯河8號、新紅13號、H9423等品種有一定的抗性。(2)實行輪作:栽培過番茄的地塊隔3-4年后再種番茄,并不宜與馬鈴薯、茄子連作和鄰作。 (3)加強栽培管理:嚴格防止在栽培番茄的溫室中育苗。定植不要過密,及時整枝打杈,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注意排除低洼地積水。(4)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選用72%杜邦克露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粉600倍液、72%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也可使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間隔7~10天噴施一次,連噴3~4次。
三、番茄細菌性瘡痂病
1.癥狀。主要危害果實,也可危害莖葉。果實多青果發病,初生圓形稍隆起的小白點,擴展后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3-5㎜,褐色,后期病斑中間凹陷,邊緣隆起,暗褐色或黑褐色,呈瘡痂狀。葉片發病,病斑不整齊,褐色,周圍呈黃色窄暈環,內部較薄且具油光澤。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表面越冬,種子也可帶菌。病菌在田間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從傷口或氣孔侵入。病害潛育期5~6天。病菌喜高溫、高濕條件,發病最適溫度25~30℃,高濕、陰雨是發病的重要條件,尤其是暴風雨后病勢迅速發展。鉆蛀性害蟲多,發病亦多。
3.防治方法。(1)浸種消毒。使用無病種子,一般可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進行消毒。(2)輪作倒茬。重病地實行2~3年輪作。(3)實行合理肥、水管理。鏟除田間雜草,及時防蟲,農事操作時要精心,減少傷口產生。(4)藥劑防治。雨后及時進行藥劑防治以免病害暴發,發病初期可用77%可殺得500倍液進行防治。
四、病毒病
1.癥狀。一般有兩種類型:(1)蕨葉型:植株上部葉片變成線狀(即雞爪狀),中下部葉片向上微卷,花冠加厚增大,形成巨花;(2)條斑形:高溫與強光照下發病,葉上為茶褐色斑點,莖桿上為褐色長條形斑,果實形成各種形狀凸凹產不平的斑塊,導致果實畸形,失去商品價值。
2.發病條件。高溫、干旱的條件下及蚜蟲活動頻繁則易于發病,鄰近馬鈴薯和黃瓜地塊的發病重,田間各項家事操作接觸傳播病毒。
3.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清除雜草,不與茄科作物連作。種植田最好不與馬鈴薯和瓜類鄰近。(2)選用抗病品種:在進行田間管理操作時,播種前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0.1%高錳酸鉀浸種1小時;(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植病靈乳劑1000倍進行噴灑,或用20%病毒A500倍進行葉面噴施。
五、番茄臍腐病
1.癥狀。只發生在果實上,初在幼果臍部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后變為暗褐色或黑色。濕度大時,產生黑褐色或變軟腐爛,病果提早成熟品質降低,失去商品價值。
2.發病條件。主要是由于生長期間土壤忽干忽濕,水分供應失常;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長易發病;土壤水分變動大,鹽堿含量偏高。不能從土壤中吸收足夠的鈣素,致使臍部細胞生理功能紊亂,失去控水能力。表土淺或砂質土壤或粘性過重,則土壤水分變動大,土壤堿性大,也影響根系吸水,易發病;施入未腐熟有機肥或施肥過多,引起燒根,從而影響植株水分的正常吸收,也易發病。
3.防治方法。適時灌水,做到小水勤澆。平衡施肥。用1%的過磷酸鈣溶液在花期葉面噴施。隔7~10天一次,連噴1~2次。
六、日灼病
1.癥狀。此病屬生理性病害。主要危害果實,多發生在果實膨大期,果實向陽面長時間受強光照射后,呈白色的革質狀,并有凹陷,失去商品價值。
2.防治方法。在進行田間操作翻秧時,最好避開晴天的中午,宜在傍晚進行;及時灌水,在結果期保持土壤濕潤;結果期,葉面噴0.1%硫酸鋅或0.1%硫酸銅,以提高抗熱性。
參考文獻:
[1]徐衛林, 番茄病蟲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 ,2010(14):161,167.
[2]付強,奎屯墾區加工番茄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 2016(05)28,29.
[3]古麗加依那什,番茄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新疆農村科技 2013(10)32,33.
作者簡介:李萬萍(1978-3-),新疆烏蘇人,大專學歷,中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單位:烏蘇市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