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冉啟琴+姚志輝+孫群群
摘 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對西南民族地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方案的轉型的現狀進行調研,并提出一些轉型與發展的建議,提出了民族地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培養定位應建立在民族性、地方性、師范性、教育性基礎上與民族地區社會需求相結合而設立人才培養方案,旨在更好地促進民族地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良性、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和諧發展。
關鍵詞:西南地區 地方高校 轉型發展 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140-02
結合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學科專業特點及服務方向,以服務未來體育教師職業需要為導向的教師職業生涯動手能力培養,是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目標。在加強體育專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技能以及專業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著力提高具有創新性體育與健康教育的專門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此,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運動技術技能教學型人才的職責使命,是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轉型發展的切入點。應用轉型必須根據所服務對象的地方性、民族性、師范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及發展需求,進行體育教育專業綜合改革。從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辦學理念、人才培養、制度建設、民族文化發展等方面來實現轉型與發展,對民族地區高校體育專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1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轉型發展案例研究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正是第一批獲準應用轉型的600所地方高校之一。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應用轉型發展,進入了深層次的改革,從辦學思想與定位、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科學研究與制度重建、管理與運行模式等方面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改革。基于學校的改革背景,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在認真總結辦學經驗、分析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體育專門人才的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把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建設成省內具有影響力、特色鮮明的體育專業”的轉型發展目標,同時全方位開展體育教育專業綜合改革,使專業發展步入應用轉型發展的軌道。
1.1 立足服務社會,明確發展目標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具有學科教學·體育專業碩士和體育教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本科辦學層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必須明確發展目標定位,在辦學思路的拓展與發展目標的定位上,首先,應依據國發〔2014〕19號、國發〔2015〕46號、教發[2015]7號等文件精神及要求來確立;其次,要根據地方經濟與社會文化的發展來定位;最后,在學校秉承“崇德博學、敬業創新”辦學宗旨的指引下,依據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進行綜合考慮。使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能符合高校轉型時期通識教育的精神,把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成為道德品質優良、文化知識豐厚,運動技能良好、運動素質過硬、教學能力突出、人文素養較高的專門人才,在適應職業教育大發展,民族文化大繁榮的同時,培養具備特殊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的,并具有一定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的高級體育教育專業人才。
1.2 立足轉型發展,修訂培養方案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轉型發展,在滿足“把學生培養成具有一技之長并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高校通識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必須在學校“立足黔南、面向貴州、輻射省外”的服務方向定位的基礎上,立足少數民族地區,面對民族地區學校的實際,面對地處西、貧、老、少、邊、窮的石漠化山區實際,面對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實際,來培養“下得去、留得住、能干事”的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對此,2015年學校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重新修訂,以加強對學生的政治素養、專業素養、人文素養的有效培育與提高。修訂后的人才培養方案,緊緊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要求,對課程內容體系及學分進行了重新修訂。除滿足通識教育平臺板塊安排的必修與選修課程外,還注重專業教育平臺板塊上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必修與選修課程的安排;重在實踐性教育平臺板塊上的基礎性實踐、專業性實踐、創新性實踐、校園文化與社會實踐必修與選修安排。在專業選修課程安排上,除了設置了田徑、體操、球類、健美操、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創傷、運動營養、體育休閑、跆拳道、體育舞蹈、網球、社區體育指導及戶外拓展等專項課程外,還增設了特殊體育教育與實踐、職業體育教育與實踐、幼兒體育教育與實踐課程,以擴大學生的職業服務面。通過以上3個板塊的課程教育,學生在素質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上得到較大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文化素質、科學素養、身心素質的提高;體現在對工具性知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體現在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專業能力與技能的提升。特別是在體育教育專業技能與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三會”(會講、會教、會做),以不斷提高各種教學實踐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能力、各種體育賽事的組織與裁判工作能力,服務于學生畢業后走上中小學體育教師工作崗位,走向特殊教育崗位、中等職業教育崗位、學前教育崗位,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育的多功能型的應用型體育專門人才。
1.3 改革教學方式、創建新型課程
眾所周知,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是決定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是形成自我教學特色的重要環節。因此,在體育教育專業綜合改革中,著力強調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幫助學生形成新型的學習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但是傳統的課程授課方式仍然顯現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的轉變帶來一場課堂教學的革命。鑒于轉型發展與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的需要,必須吸納現代的教學方式,并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完成現代教學方式的轉變。在知識、技術與技能的傳授上,要采用自主學習法、探就式教學法、發現式教學法、成功式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新型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的講授法,用新型的教學方式打破“一言堂”“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教學。體育教學方式的改革,需要引入新的課程教學,微課、幕課、翻轉課堂,這些新型的教學資源,為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資源。在體育教育專業綜合改革過程中,需要主張建立新的教學資源,開展新型課程建設,一改傳統教學方式,為現代90后、00后創建良好的學習服務平臺。對此,需要建立攻關小組,學習微課程、幕課、翻轉課堂。把學習微課視頻化教學資源制作,作為開展微課程建設的重點,既注重如何制作,又考慮教師們計算機水平和信息化手段應用的參差不齊的現狀,同時考慮教師制作微課的效率。因此,有選擇性的微課程建設將會給我們帶來新型課程建設的嘗試。同時帶來新型教學方式與現代人的高級“碰撞”,建立良好的課堂環境對話方式,這種新型的對話方式對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與高效的學習效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1.4 鼓勵創新發展,構建創新性課程
轉型發展要求綜合改革必須深思課程內容的應用性、實效性和職業性,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新形式下的體育專業教育合格人才,為學生就業打造良好的、堅實的基礎。為此,在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除了滿足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外,還考慮到如何創造性地安排符合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學前教育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培養課程,從而構建新型職業發展方向性課程,幫助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針對職業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以及學前教育階段教育機構的不同特殊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與實施教育教學工作。
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不僅是要滿足培養合格的中小學校體育教師,還要拓展服務面向,創新性地培養學生在掌握中小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傳授特殊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職業學校學生的體育教學方法、學齡前兒童的體育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創建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課程內容,構建創新職業性課程體系。
2 結語
當今社會已進入高等教育變革的時代,民族地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創建“前瞻性大學”“新模式大學”“創業型大學”“復合體大學”這些新型的名詞將會不斷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以改革傳統大學的辦學思想與理念。在高等院校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轉型發展,必須明確轉型發展的具體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職業性就業方向的要求,堅持開放辦學,以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作風,加強專業建設,增加專業核心競爭力,把民族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體育教育專業。
參考文獻
[1] 王曉輝.全球教育治理:國際教育改革文獻匯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93.
[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