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軍/東臺市三倉鎮政府
左小平 陳 飛/江蘇省東臺市委辦公室
特色瓜菜促增收
蔣亞軍/東臺市三倉鎮政府
左小平 陳 飛/江蘇省東臺市委辦公室
江蘇省東臺市三倉鎮是“東臺西瓜”的發源地和主產地,轄31個村(居),人口6.9萬。近年來,三倉鎮聚焦富民增收,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培植以大棚西瓜為主體的特色農業,把小西瓜發展成為富民大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西瓜之鄉”。高效設施瓜果蔬菜面積達11萬畝、占總耕地的80%以上,畝均收入超8000元。201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470元,收入超10萬元的農戶有4300多戶。
突出典型示范帶動,鼓勵引導農戶發展設施大棚瓜菜,讓有限的土地產出更多、更好的農產品。一是種植大戶帶動。大力培育示范種植戶,帶動家家戶戶種植大棚西瓜。2017年春季種植大棚西瓜4萬多畝,總產量達到20萬噸,總收入超6億元,占種植業總收入的65%。種植面積10畝以上的有2000多戶,50畝以上的300多戶。種植大戶甚至在甘肅、緬甸和老撾有種植基地。“西瓜大王”周珍斌連續多年種植400畝以上,年收入突破600萬元。二是新型主體聯動。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引導專業大戶、種田能手、返鄉大學生等開展“瓜菜創業”,目前全鎮擁有農民經紀人1700多人,建立產銷聯合體700多個、各類專業合作社209家。同時,加強農校、農超、農企對接,在全國設立直銷窗口260多處,農產品暢銷全國12個省市、100多個大中城市,讓三倉農民足不出戶享受更多的收益。三是園區發展促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聯社牽頭、農戶加盟”的思路,規劃建設三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2.2萬平方米連棟智能大棚、600噸容量瓜菜保鮮庫、3.2萬平方米種苗繁育中心、3000平方米農產品展示中心,示范帶動全鎮西瓜產業區域化布局、集約化發展、現代化經營,被評為10強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堅持把農產品質量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推進標準化生產,強化品牌創建,被確定為國家瓜果蔬菜無公害示范基地、省萬畝“菜籃子”基地。一是引進推廣“三新”技術。與南農大、省農科院、江蘇蔬菜協會等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年引進新品種10個以上、新技術20項以上,推廣大棚瓜菜高效立體種植等模式20多種,通過模擬生態小環境促進農產品提前上市,在香港1只全美4k西瓜賣到150多港元,形成了質高價優的效果。二是加強農業技術指導。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外包,引進江蘇道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駐園區,組織農技人員分工掛鉤到村,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每年舉辦農業科技宣講會、現場會100多場次,傳授實用技能,推廣高效種植技術。三是實施品牌強農工程。建立吳明珠院士工作站,改進提升西瓜品種品質,積極申創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先后創成三倉潤豐西瓜等“三品”品牌20多個,以三倉為原產地的“東臺西瓜”榮獲全國最具綜合價值地理標志產品。
瞄準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和休閑農業,讓三倉瓜農致富的道路更寬更廣。一是推進“農業+互聯網”發展。以園區電子商務中心為平臺,在阿里巴巴、淘寶、京東、蘇寧等網站開設農產品直銷網店,2016年三倉西瓜網上銷售額突破2億元,瓜農實際收入增加1300多萬元。二是推進“農業+智慧”發展。積極推廣云計算、物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深度應用,建設現代智慧農業云平臺系統,實現農業物聯網監測管理、產品溯源、在線專家、政策發布、娛樂體驗等10多個業務應用系統全覆蓋,努力打造長三角地區知名的現代農業智慧園區。三是推進“農業+旅游”發展。以建設省特色田園鄉村為契機,堅持以農促游、以游帶農,建設千畝大棚西瓜采摘區,組織四季瓜果節慶活動,打造西瓜特色小鎮,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游點。今年以來,接待國內外游客超10萬人次,一大批“農家樂” “民宿”等項目直接帶動景區周邊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