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華

2016年12月13-16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藝教育研究所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協辦,廣州市荔灣區教育局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下文簡稱聯盟)現場展示及研討會在廣州市荔灣區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教育同行及荔灣各學校師生代表等共30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一 、“一校一品”現場展示
1.“忘情”的運動
12月13日上午在廣州第一中學高中部,龍津小學的傳統特色節目《龍騰獅舞》拉開了活動的序幕。洪亮的鑼鼓聲中,學生們動作輕盈嫻熟,神情歡快大方;葵蓬小學的《花城新羽》令在場觀眾驚嘆,160名學生在12塊簡便、易移動的羽毛球場上展示了羽毛球操和羽毛球實戰動作,活動場地狹小,學生們卻運動自如,現場掌聲四起;林鳳娥小學的《籃兒當自強》;共200名學生參與,他們手持彩色雙球,展示運球、跳步、轉身、坐地拍球、連續拋雙球等動作,在娛樂中學習技術,在熟練中鍛煉技能。流花中學的《奔跑吧!少年》校園定向展示,蔣光鼐紀念小學的《燦爛時刻》精選課課練,何香凝紀念學校的《活力香凝繩飛夢圓》跳繩,南塘大街小學的《大道至簡》跆拳道,聚賢中學的《彩帶飛揚》素質操,五眼橋小學的《通福武韻》武術及廣州市第一中學、海中小學、龍溪小學帶來的《逐夢少年》足球技巧展示讓嘉賓們目不暇接。所有節目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充分創新,使學生們樂在其中。正如北京體育大學教授賴天德先生強調的:“體育教學的多元化要在認知上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充分體現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成果?!?/p>
2.多樣的“運動”
12月13日下午,廣州市荔灣區華僑小學的師生以安全教育實踐為主題,進行了一場不同以往的安全技能實操演練。演練虛擬地震、火災、落水等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學生們訓練有素、沉著應對,現場井然有序。老師們還使用獨有的安全教育教具,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急速報警”“標識競技”“快速避險”等實踐培養。
3.和諧的運動
12月14日上午,坑口小學舉行了首屆全員運動會。全校學生表演的素質操,將體育基本的走、跑、跳、支撐等能力巧妙融入動作中。隨著四年級學生100米彎道名次跑的開始,操場上逐漸沸騰起來;一年級的孩子們團結協作,組成一條可愛的“毛毛蟲”向前移動;五年級的“奪冠高手”項目緊張、刺激,隊員騎坐在同伴肩上,相互配合,搶奪對方的帽子。這時,學生們表現出來的正是體育學科獨有的教育功能——益智健體。
這是一次空前的盛會,每位學生都上場3~5次。滾大球、穿越火線、抬小豬等18個比賽項目新穎奇特。綁腿前行比賽中,黃隊三次摔倒三次爬起,場面感人。學生們通過競賽去發展、塑造自己,使自己永不滿足、不斷前進,體育讓生活充滿可能。40×100米接力跑中,加油的孩子們追逐著選手,像風中的麥浪,一會兒涌向東面,一會兒移向西面。此刻,被汗水浸透的臉龐、家長與老師的助威、由衷而發的淚水都深深定格在所有人的心中。運動會在《明天會更好》的歌聲中結束。
4.有序的運動
12月14日13點50分,在百年名?!婀庵袑W的400米跑道上,2000名學生列隊奔跑。他們的隊形變化多樣有序,展示出團結和意志。該校的“校園足球”已經開展四十多年,這里班班有球隊、周周有活動。高中優秀足球課例《足球射門綜合練習》展示了學生們的球性和身體素質。學生們熟練的技術、默契的合作贏得了嘉賓們的掌聲與喝彩。
5.體育教育的回歸
12月14日下午,鶴洞小學名為“柔韌有愉”的大課間展示在校園舉行。三年級和六年級共490名學生展示了劈叉、坐位體前屈、仰臥推起成橋、肩肘倒立、手倒立等柔韌性動作;一年級和二年級共240名學生表演柔韌操,展示了朝天蹬、前滾翻、后滾翻等動作。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表演了體操技能,包括側手翻、跳箱、魚躍前滾翻、蹦床、雙杠、平衡木等。五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表演了健身操。上述體操教學在鶴洞小學均有開展,著實令人贊嘆。學生們的專項素質及身體協調能力突出,這證明在中小學恢復體操教學很有必要,對解決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持續下滑的危機大有益處。
在鶴洞小學的操場周圍,設有整列的單杠、爬桿墻、大型腳架和小型吊環,這些都是屬于孩子們的器具。每到課間或放學后,器械上都是精力無窮的孩子,這樣的景象在30年前是比較常見的,但在近十幾年卻銷聲匿跡。一位日本思想家曾說過:“引進文明的外觀比較容易,但是引進文明的精神則很難,引進文明的內在精神時,必須從最困難的著手,因為擁有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外觀就會不請自來;相反,如果一開始就追求文明的外觀,而忽略文明的精神,文明化的工作就一定會窒息,或者出現進一步退兩步的周折和尷尬。”
聯盟主席毛振明教授在解讀中國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時,常與日本進行對比,因中日兩國都是通過體育課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日本學生的體質總體上比較平緩,沒有大幅變化,只有小的波動,也會引起日本全社會的高度重視。而在中國,學生體質連續30年呈現斷崖式下滑。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發育是有敏感期的,即孩子在某一年齡段發展某些身體素質特別有效,一旦錯過時機就再也無法獲得相同的效果。如柔韌性的敏感期為5~9歲,并在20歲停止發展;而對力量素質而言,其敏感期大體上與青春期同步。所以青少年時期的鍛煉不可替代。
6.回歸的進程
12月16日,在“玉成君子,龍行天下”的深圳玉龍學校,長廊上擺放著孩子們和家長、老師共同制作的風味美食。以前,玉龍學校的孩子們畏懼體育運動,如今卻滿心歡喜地參與其中,正是聯盟設計的有趣項目征服了孩子們的心。生活成就教育,教育創新生活,“體育大聯盟”使體育教育回歸本質。
二、研討會紀實
在第九屆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研討會上,首先回顧了本次展示活動,并播放了荔灣區教育局2016年度教育特色宣傳視頻。隨后,副局長劉軼匯報荔灣區學校體育工作,學校體育通過專家引領、政府重視、隊伍建設、特色發展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并借助冠名體育競賽的形式,推動學校體育優質發展。鶴洞小學、坑口小學和林鳳娥小學分別就體育工作經驗做了交流。
聯盟主席毛振明教授做了題為“論學校體育改革與聯盟的使命”的報告。從體育的學科育人、實際案例、聯盟的體育與育人三方面指出體育的意義和我國體育教育現存的問題,并介紹了聯盟的工作思路。隨后,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講話。他肯定了廣州荔灣的體育教學改革工作,同時強調了體育學科的獨特育人功能。體育教學不只是體育技能的培養,還包括體育習慣、體育精神的培養,改革要遵循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規律,堅持“立德樹人”。
荔灣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莫偉瓊向關心支持荔灣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專家表示感謝!她表示荔灣區將以本次全國展示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積極開展“一校一品”工程,落實“全員運動會”以及“體育趣味課課練”項目,讓體育貫穿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
廣州荔灣的現場展示及研討會證明,聯盟的體育教育改革工作正按既定目標穩步前行,且內容日益豐滿,并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供了助力?;顒又?,多家學校主動申請加入聯盟。2017年1月1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欄目報道了聯盟為中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所做的貢獻。“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是聯盟為中國青少年樹立的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