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迪
摘 要: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并不是讓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一步說教,而是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機結合。它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數學的特點,長期熏陶方能見效。
關鍵詞:數學;德育
數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它獨特的風格,承擔著德育的任務。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數學教學的德育功能
(一)培養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數學本身充滿著唯物辯證法。在數學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概念的形成與演變,重要思想方法的確立與發展,重大理論的創立與沿革等,無不體現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思想——發展、運動與變化。通過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創新意識,認識數學的價值,認識科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而人生有限,必須善待人生,充分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培養理性精神。誠實、求是,是數學理性精神的本質特征。數學讓人不迷信權威,不屈服于權貴;數學讓人堅持原則,忠于真理。因此,數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愛,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理智、自律,是科學文化人的重要人格特征,數學能夠去其浮躁,凈化人的靈魂。數學的思維方式,教育人們理智地思考問題,三思而后行。
(三)培養高尚情操,提高思想修養。數學是一門既美又真的科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包括數學發現中的美學感悟,數學命題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充滿發現科學真理的愉悅和歡樂,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體驗。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獲得數學的審美能力,既有利于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也有助于提高創造能力,數學美是激發求知欲、形成內驅力的源泉。
(四)培養意志與毅力,提高抗挫能力。數學史是數學家的奮斗拼搏史,展示著數學家為真理而獻身的偉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數學每前進一步,都充滿艱難險阻,需要數學家們的膽識、勇氣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價而百折不回。希帕薩斯因發現無理數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數學而被亂兵所殺。在數學教學中,把定理、公式與數學家逸事聯系起來介紹給學生,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與毅力。學生聽了數學家的事跡,必然會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從而認識到只有經過自己奮斗才能取得激勵人和鼓舞人的成就。
(五)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科技修養。在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能被直接應用的現成數學理論知識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數學意識,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要結合適當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桃子”。同時,讓學生從了解數學發展史上的重大轉折和里程碑事件,如三次數學危機,幾何作圖三大問題,五次方程不可解與群論,集合論與數學基礎,“李約瑟難題”和“陳省身猜想”等,懂得數學落后即科技落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質。
二、數學教學中德育的特點
(一)隱蔽性。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并不是讓教師在數學課堂上進一步說教,而是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機結合。
(二)深刻性。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反映出一種遲效性,它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而需要利用數學的特點,長期熏陶方能見效。
(三)整體性。數學之德育,是對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既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理性精神,又可以培養意志與毅力,提高抗挫能力,因而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四)層次性。德育內容本身是個層次的結構系統。一方面,教材的知識由淺入深,以教材為載體的數學德育,也是同步由淺入深地構成德育系列;另一方面,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也要求德育要有層次性。
(五)制約性。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受教學內容的制約,途徑和方法受教學過程的制約。教材是課堂德育的當然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教學的前提。脫離教學內容,德育和智育就成了兩張皮,油水兩分離;找到了切入點,智育和德育就可以水乳交融,雙管齊下。
三、數學教學的德育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數學教學為形成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學習數學需要正確的動機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遵循認識論的規律。因此,德育滲透要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原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意數學課的本質特征,把握德育滲透的適度、力度、結合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滲透性原則。教學中要將智育和德育融為一體。要找好德育的切入點,由此深入。要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將德育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相互滲透,達到課堂教學融知識性、思想性于一體的最高境界。
(三)系統性原則。科學世界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要經歷一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漸變過程,要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和德育目標制定德育計劃,長期地熏陶、滲透,才能水到渠成,見到功效。
(四)量力性原則。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認知基礎和思維發展水平,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以端莊的教態、工整的板書、準確而生動的語言、嚴謹而活躍的思維強化德育意識,更加重視發揮數學科的教育功能。數學教師必須加強學習,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質。要努力學習哲學,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力求站在哲學的高度分析教材,處理教材,闡述教學內容;要加強數學史的學習,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各個時期的數學思想體系,力求達到歷史與邏輯的統一;還應了解美學的有關知識。鉆研當代的基礎教育理論,探求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活動特征,以不斷提高教學與教育平。數學教師要提高教書育人、以身作則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