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槳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必修課程的重要補充,能夠豐富高中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本文從目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詳細的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過程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選修課;問題與策略
高中語文選修課的開設,不是讓學生僅僅掌握概念、原理,記住老師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探求學問的方法,培養學生應用語文、研究語言或文學文化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特長和個性發展,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現結合本人對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必修課的教學理念應該主要以教師“教”為主,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引導夯實學生的基礎,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發展。而選修課的教學理念則應以學生的“學”為主,要使學生借助于必修課所學的知識和能力來選擇性地學習,以發展自己的個性。教師應該樹立這樣的教學理念:選修課應該讓學生自己“學”完,而不是由教師來“教”完。教師只有真正進行這樣的教學觀念的轉變,選修課的教學才能真正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在學習選修教材中的中國古代詩歌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用以點代面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通過學習不同時代詩人的詩歌、同一詩人不同時代的詩歌等來重點突破對某一個教學內容的學習。如引導學生學習白居易的《長恨歌》、屈原的《湘夫人》、鮑照的《擬行路難》、杜甫的《蜀相》以及陸游的《書憤》等詩歌,都是為了教學生學會如何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通過誦讀、相互探究和討論、自主搜集資料以及舉辦詩歌朗誦會和嘗試寫詩等方法,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師設立教學目標要有選擇性和側重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選修課的教學不能像必修課的教學那樣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選擇性和側重性。一篇課文也許有很多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起關鍵作用的目標,這樣才能集中精力發展學生的個性。
例如,在學習選修教材中杜甫的《蜀相》時,我們應該確定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來理解詩歌的內容和主旨這一重要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從整體上去理解《蜀相》的內容和主旨,充分理解杜甫寫這首詩的用意:雖然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始終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抒發了一種壯志未酬的感情。在學習杜甫的《登岳陽樓》時,我們應該確定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來探究詩歌的意境美這一重要目標。只有有側重性地選擇教學目標,才能大大提高學生從不同角度來鑒賞詩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保障學生學習和活動的時間
由于選修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選擇性的學習來發展自己的個性,因此,在具體教學時應該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只有在課堂上充分保障了學生學習和活動的時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才能充分地加以運用,并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學習詩歌應該重視誦讀。學生在鑒賞詩歌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仔細涵泳,要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歌的節拍和用韻,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讀出作者的情緒變化,讀出輕重緩急的語調。例如,在教李煜的《虞美人》這首詞時,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就能夠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讀出李煜過著亡國屈辱生活的愁悶;從“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讀出李煜因故國不在、身份不再而產生的難熬和悲傷的情感。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對詞作者的這種情感就能夠有所感悟和體會。
四、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學習方法來探究課文,提高鑒賞能力
(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究和討論
探究和討論是一種重要的語文運用能力,它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向縱深發展,真正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
(二)要指導學生學會在比較中鑒賞
比較方法是一種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只有比較才會有高低、優劣、好壞之分。在詩詞教學中用比較法,既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縱橫聯系,提高學生思維的廣度,還可以讓學生在對詩歌的不同比較中,提高思維的深度。
(三)要引導學生學會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和延伸拓展
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我們應經常引導學生對那些散亂而又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并從中進行縱橫聯系。找到這些知識之間的內在規律,恰當地進行拓展延伸,這將大大拓展我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會大有裨益。
(四)要引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學習交流,總結學習成果
新課程倡導要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要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并且要大膽鼓勵學生嘗試詩歌的創作,要組織各種文學社團,展示寫作成果,交流寫作體會。
在選修課的詩歌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學習交流。如可以成立詩歌朗誦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詩歌朗誦水平。讓學生用散文的形式,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像,把千古名句的意境描寫出來。通過相互交流,學生能夠取長補短,進而大大提高自己的聯想能力和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