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瑩瑩
五點的早晨寒風凜凜,街道上漆黑寂靜。鄭州市經三路與廣電南路交叉口向西100米路北處,你會看到一絲微弱的燈火照亮著一間30多平米的小屋,而小屋里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個個身穿紅色志愿服的志愿者在屋內熬制早餐。六點鐘,志愿者們把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粥、饅頭、小菜端到路邊臨時擺放的桌子上,環衛工、流浪漢、家庭貧困人員陸續就坐,大家吃得是津津有味。百余人來了又走,早餐供應完畢,志愿者把桌椅餐具收進屋內,此路段又恢復了平時的清靜。
愛心粥屋創辦于2013年10月8日,免費愛心粥志愿團發起人是一位已近古稀的退休工人蔣愛榮。初次見到蔣愛榮,眼前的她,矮小、瘦弱、一頭灰白稀疏的短發,額頭上布滿了深深的皺紋。生于1949年的蔣愛榮,原是河南南陽一家國企的下崗職工,2007年跟隨兒子來鄭州生活。她是一個苦命的女人,38歲喪夫,40多歲下崗,下崗后僅有一百多元的補助。在下崗后的二十年里,她撿過廢品,賣過早餐,給人家當過裁縫,生活的艱苦讓她對底層生活的不易有著切身的感受。隨著兒子、女兒相繼大學畢業,家里的生活逐漸好轉。來到鄭州后,閑不住的蔣愛榮經營著小買賣,晚上回家路上她總會看到環衛工吃著涼饅頭就著白開水。由于工作的限制不能正常回家做飯,連最起碼的按時吃飯都不能保證,他們為了城市的整潔美麗默默地奉獻著自己。蔣愛榮想如果這些環衛工能在上班之前喝上一碗熱騰騰的粥那該多好啊,于是就萌發出為大家提供免費早餐的念頭。
這間粥屋最早出現在黃家庵村中,黃家庵村拆遷后,愛心粥屋就搬到了這里,志愿者也由原先的12人增加到20多人。愛心粥屋自創辦以來累計服務15萬2千人次,接受社會現金捐助102萬元,實物捐助16.5萬元。而這里的志愿者們也在默默地為粥屋奉獻著自己。在粥屋的這幾年蔣愛榮曾接到一通激勵她一輩子的電話,是一位女士打過來的:蔣老師您好,我父親在廣播和報紙上知道了您的事跡,聲淚俱下的拿來700元錢讓我轉交到愛心粥屋,希望能幫助到貧困的人。父親之所以激動是因為他小時候在杭州吃了三天別人施舍的粥才活下來,當時的情形歷歷在目,如今時隔八十年社會上又出現了這么有意義的事情,他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千叮嚀萬囑咐的讓我一定要轉交給您,也希望您能堅持……
在粥屋每天清晨都上演著不同的感人故事,從每個故事中我們也學到很多東西。蔣愛榮視愛心粥屋為自己一生的事業,蔣愛榮說:“這是一個‘真空的愛心空間,沒有半點雜質,也容不得半點雜質。我現在堅信自己的路走對了,只要我還有一口氣也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