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述一
“穿上軍裝還不到十個月的戰士雷鋒,不久前參加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一個人生命中最莊嚴的時刻,這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激動的淚水像涌泉一樣灑在胸前。”
上面的這段文字發表于1960年12月13日的《遼寧日報》,是當時新華社刊發在地方報紙上的一篇長篇通訊。緊接著,有關雷鋒事跡的報道由此開始發軔,半個月后,《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刊登了該通訊,標題為《苦孩子成長為優秀的人民戰士》。《解放軍報》也發表了這篇通訊,題目是《一株茁壯的新苗》,并配發了照片和短評。隨即,各大媒體有關雷鋒事跡的報道開始風起云涌。
那么,這篇最早發表在《遼寧日報》上的通訊是什么人寫的呢?當時的情況又是怎樣的?筆者找到了當時的作者之一——佟希文。
一封讀者來信帶出一個呼喚40年的名字
當時,作為人民解放軍派遣軍官,佟希文與另一作者李健羽擔任新華通訊社和《人民日報》的軍事記者,駐在新華社遼寧分社、《人民日報》遼寧記者站,負責東北地區的軍事報道工作,由新華社和沈陽軍區政治部雙重領導。1960年深秋的一天,沈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兼《前進報》總編輯嵇炳前找到他們,希望他們采訪一位叫雷鋒的戰士。
原來報社收到了一封表揚雷鋒的讀者來信。信中說遼陽一帶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雷鋒給中共遼陽市委寫了一封慰問信,隨信匯寄了100元人民幣。讀者來信說,為這位普通戰士對災區人民的深情而感動,這份深情成了災區人民戰勝災害的精神力量。
嵇炳前很快與雷鋒所在部隊領導機關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取得聯系,了解到雷鋒還被評過“節約標兵”“憶苦思甜”的典型。嵇炳前認為,國家正處在內憂外困時期,形勢要求全國軍民振作精神,團結奮斗,克服當前的困難,雷鋒這個典型可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他立即帶著佟、李二人趕到工程兵政治部,該部主任王寄語、該部宣傳處負責同志簡要介紹了雷鋒的模范事跡。王寄語說,雷鋒正好要在沈陽幾所大專院校做憶苦思甜報告,你們不妨去聽一聽,先感受一下,相信雷鋒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雷鋒沒想到新華社記者會“跟蹤”他
佟老說,當時他本來帶著本子到沈陽師范學院去聽雷鋒的報告,想要記點什么,結果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啥都沒記下來。當時全場情緒激動,聽眾都被感染得淚汪汪的。雷鋒講的件件事都是每個軍人、每個普通人都會遇到也都能做到的,但他那種自覺地持之以恒的精神,飽含著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熾熱的情愫,實在令人佩服。雷鋒的報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完報告,佟、李二人趕回軍區向嵇炳前作了匯報。嵇炳前說:“論當前的形勢,很需要雷鋒這種典型,你們就抓緊采寫,下功夫爭取早一點把稿子拿出來吧!”回到新華社遼寧分社后,魯蠻社長也很激動,他說:“你們要把這個典型抓好,別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下!”
第二天上午,佟、李又來到了雷鋒下榻的軍區第一招待所,這是雙方第一次真正會面。談話是從頭天的報告開始的。雷鋒那詫異的神情表明,他剛知道記者們聽過他的報告,他沒想到,剛到沈陽就被新華社記者“跟蹤”了。他問:還需要我匯報什么?佟說,隨便嘮嘮,嘮嘮家常。這一嘮就是一個上午。
隨后兩位記者決定,同雷鋒一起到撫順去。兩天后,在沈陽到撫順的火車上,他們同雷鋒坐在了一起。一路上的采訪不斷被人打斷,因為雷鋒總在火車上做好事,而且很多人認識他,紛紛和他打招呼。
采寫雷鋒,有人頗有微詞
到達雷鋒所在的獨立工兵團后,佟希文與李健羽聽取了連隊指導員高士祥的介紹,不過同時也聽說了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有人說,熄燈就應該休息,可雷鋒卻跑到路燈下讀毛選,這不是違反了內務條例嗎!還有,雷鋒為減輕炊事班的勞動強度,琢磨出一個切菜機。一天,他到一家工廠去取回加工好的切菜機時,超假了,受到了嚴肅批評,一是說他外出沒請假,二是說他不務正業,多管閑事。
佟希文認為,雷鋒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個覺悟很高的先進人物,他在成長中難免有不足之處。但雷鋒的許多長處,無論在新戰士中,還是在老戰士中,都是很突出的,而且他在錯誤中不斷改進,這是自我完善的過程。
在連隊采訪的兩天里,佟、李二人組織了兩個座談會。佟希文回憶說,雷鋒的戰友們打開話匣子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不少有關雷鋒的生動事例,他們中談得最多的就是喬安山。連排干部的座談會中,有人對雷鋒處處節約、把省下的錢寄給災區的事,還有點微詞,說這是“想出名”,等等。后來經過大家在一起擺事實,講道理,從雷鋒的階級出身、思想根源上,找到了他行為的根據,認識逐漸統一,并且補充了許多新的事例。
從《黨的好后生》到《偉大的戰士雷鋒》
談起寫作過程,佟老說道:說真的,我們那時雖然都已經在新聞工作崗位上干了多年,但對如何寫好雷鋒這位平凡中見偉大的全新的人物典型,并不輕松。寫了改,改了重寫。寫到動情處免不了鼻酸眼潤,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幾個日夜腦海里全是雷鋒,雷鋒!在寫這長篇通訊的過程中,得悉雷鋒已于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因此,文章就從“穿上軍裝還不到十個月的戰士雷鋒,不久前參加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開頭。完稿時的題目定為《黨的好后生》。通訊稿經過打印裝訂后,送給嵇炳前審閱。他看后,表示滿意。接著嵇炳前又將稿子上交軍區副政委杜平審定,杜平1960年11月24日審完稿子,將題目改為《毛主席的好戰士》,26日在沈陽軍區的《前進報》一至二版上發表。之后,我們把打印稿寄發新華總社軍事部、《解放軍報》和遼寧省的幾家報社,所以就有了《遼寧日報》那篇以《紅色的戰士雷鋒》為題的長達1萬多字的通訊。
雷鋒犧牲后,1963年3月4日新華社總社以《偉大的戰士雷鋒》為題,將佟希文他們的另一篇通訊,同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手跡,一并刊發,次日在全國見報。由此,學習雷鋒活動的宣傳進入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