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
【摘要】如今很多教師已經習慣應用多媒體課件上課,網絡就是教師們課件制作的素材庫。一堂數學課的導入、新授、練習和小結各部分無不應用著信息技術,在這些信息技術提供的便利中,可以發現課堂效率比傳統教學方式得到了長足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堂效率;學生學習效率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需要教師、學生配合共同完成。教師在發出信息時,不僅可以通過語言和手勢,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文字、圖片等素材,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并且多渠道地反饋信息。同時,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延長了信息在頭腦中停留的時間,增強了學習的有效性,能使學生掌握得更牢。
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導入、新授、練習和小結4個部分。下面,筆者就從這4點談談自己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是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
一、運用信息技術導入,精彩呈現導入方式,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一堂數學課的導入,筆者常用的有2種形式:復習導入和情境導入。
復習導入,即選取合適的復習材料,達到使學生回憶舊知、聯系新知、啟發方法的目的。如:在五下《分數的基本性質》中,由于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商不變性質有一定的聯系,為了使學生更易理解與掌握新知,設計了“激活舊知”這樣的一個環節:“出示:?12÷6=;(12×2)÷(6×2)=;(12÷3)÷(6÷3)=”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如果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占用了課堂時間,課堂效率肯定就不高了;如果教師不復習,大部分同學已然遺忘,對接受新知會有一定的影響。而運用信息技術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課件在備課時已經準備好,既節約了課堂時間,又達到了需要的復習目的,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必然是有幫助的。
情境導入,即結合教材內容,尋找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切入點,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加工,靈活科學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這一優勢, 能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讓學生通過事物的聲、形、色去獲取知識。它還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使教學能夠輕松進行,為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如:在五上《認識負數》中,教材出示了南京、三亞、哈爾濱3地的照片及相應的溫度計。筆者考慮到負數是結合溫度來認識的,備課時先選取了央視天氣預報的一段音頻,使學生回憶溫度是這樣描述的;再在中國地圖上分別出示3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教材的內容,使學生通過剛才的天氣預報,自己嘗試讀溫度,并了解3地的溫度差異與地理位置有關。這樣,既溫故了溫度的知識,使后續教學活動方便開展;同時,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興趣濃厚,自然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二、運用信息技術新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教學中的難點問題,一直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活動的阻礙。難點問題不能突破,一堂課下來,感覺老師講了很多,學生還是聽不懂,不僅影響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課堂效率也很低下。所以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恰到好處地利用信息技術來處理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不好講解的難點問題,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五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和《梯形面積的計算》中,在教學這3個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均是采用轉化的思想,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將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雖然學生可以通過教材最后幾頁提供的素材進行動手操作,但是如果只是像傳統教學那樣老師只是說,最多再畫張圖,這樣靜態的展現,學生感受不深刻,不明白怎樣割補,死記硬背公式,時間一長就忘了。而筆者運用FLASH動畫的形式,把圖形割補的全過程展現給學生,學生腦中也就跟著呈現這樣的過程,同時,不熟練的學生還可以跟著動手操作。這樣,課上不用教師一個個去畫,不但節約了課堂時間,學生記憶還深刻,更提高了課堂效率。
再如:在五上《用字母表示數》中,教材上用了2行文字描述了用字母表示數的3條規定,個人感覺不完整也比較亂,學生不容易記憶。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也是用了FLASH動畫。
旁白:這天的早朝上,零國王正在聽小不點乘號匯報工作。乘號:“陛下,因為我和x很相近,許多人總把我們混淆,請陛下想出一個對策才行啊。”旁白:于是零國王傳下命令,加號、減號、除號先行退朝,乘號留下議事。第二天的早朝上零國王宣布了三條制度:(1)2×x=2·x=2x;(2)1×b=b;(3)a×b=a·b=ab,b×b=b2,讀作:“b的平方”。
這樣一來,3條規定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而且通過這樣講故事的形式,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同時,在故事的進行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到了乘號與x要區別開來,而且注意到這些用字母表示數的規定與加號、減號、除號無關。
無論是在幾何圖形中,還是在代數計算中,我們都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使我們的教學工作進行得更加順利,類似的教學難點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運用信息技術練習,及時反饋學生信息,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一堂課效率的高低要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是教學評價的一個主要體現方式。除了教材提供的練習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下載一些基礎與能力相結合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運用信息技術,教師不但省去了在黑板上抄題的過程,節約了時間;并且可以出示一些相關的情景題,這是傳統教學方式所做不到的。練習之后,教師用多媒體展臺將學生做題的結果展示出來,及時地進行講評和更正,如此一來,學生的新穎思路也得到了展示和推廣。這種方法省時,省力,檢查面大;并且無論是正確的信息,還是錯誤的信息都得到了及時的反饋,大幅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運用信息技術小結,課內歸納課外拓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小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一堂成功的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傳統的小結給學生的印象不深,運用現代多媒體手段后,聲畫與共,表現力強。(1)以提問的形式展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在一問一答間,回顧了探索知識的過程,同時起到了自我歸納的作用。(2)出示教材中的重難點編成的有代表性的幾道題,學生通過當堂再練習或者回憶,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熟練計算的算理算法。(3)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可以是有所涉及的課外知識,也可以是本課知識的實際應用范例。(4)布置一道學生應用本課知識能夠解決的課外拓展題,讓學生主動地發散思維、開拓創新,達到教學目標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