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祖國,慈祥的母親》是陸在易先生創作于1981年的一首藝術歌曲,后來又將其改編為合唱歌曲。這首合唱歌曲充分體現了人們改革開放初期振興國家的高漲熱情,也展示了陸在易本人的藝術造詣。
【關鍵詞】合唱歌曲;陸在易;《祖國,慈祥的母親》
中圖分類號:J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099-01
陸在易,著名作曲家,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和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他在音樂領域具有極高的造詣,特別是在藝術歌曲和合唱創作領域表現出來的高超藝術水準,獲得了音樂界廣泛贊許。其經典合唱作品《祖國,慈祥的母親》憑借獨特的思想藝術性,被各音樂院校選入聲樂教材。其藝術成就值得我們挖掘和思考。
一、永恒的大愛關懷
陸在易在改革開放之后20余年的創作生涯中,一直牽掛著偉大祖國的前途命運,而這也成為其藝術創作中永恒不變的主題。雖然陸在易先生的藝術創作可以分為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時期,其創作特征也有所不同,但是這種胸懷祖國的大愛關懷一直貫穿始終。這種大愛不僅表現為對山川土地的愛,更表現為對國家和民族的愛,這種大愛和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愛國情結可謂一脈相承。[1]
在改革開放之初,陸在易先生為了更好地表現其“大愛情懷”,他對創作的每部作品都要進行精心構思,以最富表現力的藝術手段和音樂語言,塑造這一特定的“大愛”形象。當讀到張鴻西先生所寫的一首短詩:“誰不愛自己的母親,用那滾贊的赤子心靈,誰不愛自己的母親,用那閃光的美妙青春。親愛的祖國,慈祥的母親,長江黃河歡騰著深情,藍天大海儲滿著忠誠。”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澎湃激情,于是創作出《祖國,慈祥的母親》。
合唱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是作者發自內心來贊美祖國的,真心為祖國的發展與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感到驕傲。每個人在聽到或唱起這首歌曲時,都會油然而生對祖國的愛戴與自豪。
二、《祖國,慈祥的母親》的藝術特征
(一)結構與風格特征。《祖國,慈祥的母親》從演唱風格來看,前半部分突出敘事性,后半部分突出歌頌性,前后兩段具有明顯和強烈的感情對比。從整體來看,該曲的前奏飽滿而富于激情,在進入合唱之后,第一段聲音渾厚有力,主要表現深情的傾訴;第二段柔美溫婉,表達了贊美之情。此外,兩遍演唱之間充滿線條般的自然起伏,給人一種蕩氣回腸般的感受。[2]
(二)節奏特征。《祖國,慈祥的母親》在節奏上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對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型的創造性應用。這種節奏型的每一次出現,都是作曲家的刻意而為,都是其抒發對祖國母親深厚情感的重要方式。
《祖國,慈祥的母親》在節奏方面的另一個主要特征就是二拍子與三拍子的交替進行。三拍子連綿起伏的效果對歌曲本身的抒情性表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連續的“三連音”也使樂句之間的銜接更為流暢。這種交替出現的節奏類型還塑造出情感上的一種輕重緩急的交替,可以為演唱者和欣賞者提供一個有效的反思與回味空間,使每一個人都能充分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深厚情感。[3]
(三)旋律方面的特征。這首歌曲采用的是二度下行,然后再以三度、四度上行的音階。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整個樂段樸實真摯。進入第二樂段以后,陸在易先生用一個半音階八度級連續上行將整個樂曲推向四個樂句組成的高潮。高潮之后的尾聲借鑒了傳統文化中的頂針寫作法,不僅再現了全曲的主題,還從情緒上對歌曲開始的疑問進行了確切、肯定的回答。歌曲的最后,作曲家采用八度弱音的跳進進行收尾,讓欣賞者徘徊于無限遐思之中,給人一種余音繞梁、意猶未盡之感。
《祖國,慈祥的母親》在曲調上采用的是我國傳統的和聲小調體系。從整體來看,和聲組織以及柔美的旋律極大增加了歌曲本身的抒情性,反映出人們在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深深的愛國之情。
(四)鋼琴伴奏方面的特征。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中,鋼琴伴奏與歌曲旋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對增強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陸在易先生在創作《祖國,慈祥的母親》時特別注意鋼琴伴奏的設計,其展現出來的藝術價值同樣值得我們深思。該樂曲鋼琴伴奏的和聲組織最能體現作曲家的藝術造詣。無論是三連音的運用,還是第一部分結束后的“回歸體驗”,都體現出和聲這一音樂形式對作品內涵表達的重要作用。
三、結語
《祖國,慈祥的母親》是利用西方聲樂題材表達愛國之情的經典之作,是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陸在易先生是一位生活在現代音樂迅速發展時期的偉大音樂家,同時也是一位對祖國充滿熱愛之情的偉大作曲家。他在藝術生涯中始終堅持歌唱性、抒情性和藝術性的創作原則,始終堅守那份對祖國赤誠愛戀的深厚感情。
參考文獻:
[1]朱裔文.“傳統中有發展,創新中有傳承”——《祖國,慈祥的母親》之簡析[J].名作欣賞,2011,30:175-176.
[2]駱定海.淺析陸在易藝術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的創作手法[J].民族音樂,2016,04:63-64.
[3]王秋詩.心底里流出來的天籟之聲[D].沈陽音樂學院,2014.
作者簡介:
陳文佩(1973-),男,回族,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音樂美學、音樂史學、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合唱、鋼琴、手風琴等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