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禹伯
【摘 要】動畫片與動畫產業在今天的中國發展迅猛,不斷促成產業良性循環,從制作水平,畫面造型上都有明顯的提升,然而中國動畫的內核似乎沒有改變多少,故事空洞,劇情拖沓已經成為中國動畫的一個癥結,改變這一現象可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關鍵詞】劇本;教育;文化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135-02
動畫這門綜合藝術自誕生以來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影響世人。她是開在影視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用接近完美的影像將世界的另一面展現出來,它摒棄了語言溝通的障礙,將世界各國文化融合凝聚。
動畫的發展程度幾乎成為評判一個國家經濟與綜合實力的標準。有相關資料顯示,美國動漫相關產品年產值高達50多億美元;日本高達90億美元,早已與娛樂業成為國內經濟的主流產業之一。
動畫電影作為動漫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產業中的其它類別而言發展是最慢的。中國動畫曾經也無比輝煌過,但經歷過70多年的大起大落與國外大量動畫片的沖擊,中國動畫漸漸失去了光輝。雖說中國每年都有大量動畫影片登陸院線,可是哪些影片可以像《大鬧天空》、《哪吒鬧海》那樣載入動畫史冊,又有哪些動畫能與《功夫熊貓》、《獅子王》、《馬達加斯加》等美國動畫電影那樣創造票房奇跡的同時又被國人記住?今天你能說出除《喜羊羊》之外在院線上映的幾部國產動畫影片的名字么?答案是遺憾的。為何會這樣,影響動畫在中國發展的因素究竟是什么?我想大部分從事動畫創作尤其是動畫教學的人員是深有感觸的。
一、影響中國動畫發展的因素
(一)動畫藝術與產業傳承相對脫節
受國外動畫的沖擊與影響,使得中國年輕人對國產動畫片失去熱忱。創作人員丟失本民族文化追隨歐美日動畫風格。而老一輩的動畫藝術家們不愿意遵循市場需求與模式而放棄自己原來的藝術追求,文化傳承脫節。中國觀眾對動畫藝術的欣賞能力遠不及影視藝術。
(二)運行機制的不完善與資金支持的缺乏
相比國外,國產動畫自身設計形象欠佳,無民族特色且跟風嚴重。現在的動畫研發制作大部分靠政府補貼,資金極其匱乏加上創作、播出受到多種因素限制,大大阻礙了動畫創作生產的進程。又因動畫片投資較影視電影而言風險較大,生產成本周期長,收效不明顯等原因影響著社會出資。動畫生產商與發行公司又沒有形成有效的運作聯合機制。市場需求與觀眾需求嚴重違背,最終導致中國動畫走向流產境地。
(三)中國動畫教育激進性與定位不明確
目前,中國動畫最缺的是創作和策劃方面的人才。中國動畫學會副秘書長李仲秋曾說過,我們現在的動畫不管是人才培養還是社會輿論導向,一直把動畫片看成是單純的美術或是動畫藝術,忽略了動畫片的核心本質是講故事。我國的動畫制作其實不成問題,許多歐美動畫都是在中國制作。我們不缺制作人才而缺的是創作人才。從目前中國教育狀態來看,學生養成順從固化的思想,然而動畫的創作離不開超凡的思維和極富夸張的想象,原創動畫人才的匱乏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后已成為制約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十一五期間國家提出大力發展動漫產業,中國各類高校在不具備條件時如火如荼地開展動漫教育,導致我們今天教育過多、過濫的現象極為嚴重。在高校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動畫軟件的應用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能力低等諸多問題開始顯現。
國家發展之基在教育,動畫發展在創作,創作的內核是劇本。“一劇之本”才是動畫的核心。所謂資金不足、運營模式不完善、市場不健全等因素皆是外因,而劇本的核心力量不足才是動畫發展緩慢的內因。真正解決了動畫內因的問題,一切影響中國動畫發展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劇本一直是困擾中國動畫強大的主要原因,“我國動畫從整體上看是在不斷提高,制作水品已經達到國際水準,但創作觀念狹隘、動畫劇情似乎沿用電影或電視劇故事情節。”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陳廖宇老師講過:“有時候,我感覺很無奈,我們有創造力的時候沒有錢,現在有錢了我們卻缺少了創造力。”原創劇本的觀念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創作出來的劇本存在與時代脫節的現象,情感渲染和表達方式上也同樣存在亂入現象,讓觀者不知其究竟要表現什么。更有甚者是拿來主義,劇情故事根本沒有修改,只是換了角色,使得觀眾失去了好奇心。動畫片的核心應該是講故事,劇本的趣味性最為重要,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國動畫劇本失去了核心,失去了趣味性呢?
二、影響動畫劇本創作的因素
(一)文化積淀的欠缺
中國影視發展迅速,國內優秀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建國大業》、《讓子彈飛》等國產影片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好的影片一定與好的劇本是分不開的。但遺憾的是優秀的動畫編劇卻很少,主要原因是中國動畫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相對邊緣化。作為電影和電視編劇隊伍的骨干力量,他們大多不是伴隨著動畫成長的一代,沒有對動畫這門藝術的文化積淀,使這個年齡段的編劇大多缺乏動畫思維與動畫語言。動畫劇本與影視劇本是有區別的。影視選題的原則是現實性和可能性,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而動畫的選題空間是無限的,它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超現實,還可以是虛幻的。動畫劇本創作它可以是夸張、諷刺、幽默、搞笑等等無限的創意選題。將人帶進非現實的空間里,這是影視劇本根本無法做到的。
(二)動畫創作和創意教育的匱乏與偏離
中國開設動漫教育的高校之多、之快是其它專業根本無法比擬的。很多院校動畫教育偏重于制作技術的傳授,在動畫創意與劇本構建方面的教育極度匱乏,少數高校在動畫創作教育上,又沿襲重理論輕創作,沒能二者有機結合。這些都導致了國內動畫劇本創作人才的斷層,原因在于教學模式上的問題,如何培養出既有原創能力又兼創作能力的人才,值得中國教育界思考。
(三)動畫業者的思維滯后
目前,中國動畫的主要從業者,還沒能及時轉變思維,以為動畫片就是青少年或是幼兒的早教寓樂品,在動畫劇本創作中,常常以成人固有的思維模式來審視衡量青少年的認知。中國已經到了解決原創劇本的關鍵時期了。李仲秋說過,我們的原創劇本不缺,缺的是好的原創劇本。與其說中國人不會想象,還不如說中國人不會變通,故事往往是一樣的,換個視角或換個角色往往意義就不同了。不管影視還是動畫主旨觀點是一樣的,一般都是正義戰勝邪惡、苦難走向幸福。人人都有獵奇心理,動畫片是最好解決人們這一問題的辦法。人們看動畫片看故事情節心理動機是要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是現實根本無法實現的方式。看情節前因是因為極力想知道結局是怎樣的,得到結局后一切就都無趣了。人們都有一種共性,就是想得到意外的結果,與前因反差越大才越過癮。欣賞這一過程才是動畫片最大的魅力,這也是我們為何會走進影院觀看動畫片的原因之一。如美國動畫片《功夫熊貓》故事情節發展正好符合了我們對反差的需求,一個笨笨的熊貓居然成為了神龍大俠而將會得到神龍秘笈,人們都在盼望神龍秘笈賜予的力量能打敗殘豹拯救全村人,然而結局是出乎意料的,人人想得到的神龍秘笈居然是一張空白的紙張。神龍大俠不得不離開村子去避難,沒有想到的是鴨爸爸的一句話點醒了神龍大俠,秘密就是沒有秘密,這似乎與中國武俠本質有所契合,那就是一招悟道。全片共有兩次起伏與跌落,加上影片細膩的繪畫風格對中國元素的細致考究使得此片成為經典。全片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里緊緊抓住觀眾的心。故事從人變成動物,這就是編劇。將行動緩慢笨胖的熊貓變成身手敏捷,一指定乾坤武功蓋世的神龍大俠。好的劇本不是憑空創造,而是善于轉變視角。
三、決定劇本與動畫創作手法優劣的重要因素
動畫片與傳統意義上的電影不同,影響動畫劇本與創作手法優劣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主題,動畫劇本的創作,必須始終圍繞表達主題這一重要目標展開,傳統意義上的電影可以構建復雜的思維和多線的主題思想,而動畫多個主題的并行最終會使一部動畫片失去平衡,誰愿意走進電影院看一部燒腦的動畫呢?二是題材,在題材創作上要具備時代感,觀眾可以通過欣賞影片引起內心的共鳴。比如動畫片中出現的對白一定是要含有當下人思維和表達方式的語境,傳統電影就不必如此。或是情節中要有現代物品的介入,比如動畫片《花木蘭》中木須洗澡時圍著浴巾同時再用牙刷刷牙。三是情節,動畫的故事情節一定要簡單不能復雜,情節過于復雜的話,就會降低動畫特有的趣味性,有人說“動畫劇本并不是寫給個人、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望,而是面對所有欣賞的人群”。比如動畫片《花木蘭》,故事情節并不復雜,講述的是一個叛逆的女孩,為了不讓父親受累替父從軍的故事。從柔弱到強大,從被發現是女孩到被禮教束縛所排擠,再到救國家于危難得到國王的褒獎,主要線索相當單純,但是創作者卻為故事營造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國風的畫面與故事情趣,這些故事情趣所展示出來的味道與動畫這種形式結合起來相得益彰。四是擬人化表現,在動畫片中,動物、植物以及神怪妖魔等等都可以作為人物或具有人物情感的生命體進行塑造,都具有人的思想和性格。在動畫劇本創作中,為了塑造出角色鮮明的性格特征,就要考慮角色符合其性格特征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通過對人物行為動作、心理動作、語言動作等刻畫性格的藝術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展現動畫角色的魅力。這種充滿想象力和原創性的創作,正是動畫創作中角色塑造的一個獨有的特性。動畫人物和其他類型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區別就在于它以類型化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賦予人物單純美好富于幻想的獨特氣質,這是其他電影形式無法比擬的。
一部動畫是綜合了藝術和技術的產物。動畫劇作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不斷探索和研究故事與變換思維角度是動畫劇本創作的根基。我想這樣的教育與訓練還要走很多年。但我們相信經過更多人的努力,中國的動畫劇本一定會大放異彩,并帶動著中國動畫片的崛起。
參考文獻:
[1]劉詩雨.淺談動畫劇本創作[J].文藝生活,2015(2).
[2]趙忠波.淺析動畫劇本創作[J].戲劇之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