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朵姣 袁名安 樓宇濤
摘要 介紹了D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運用DTOPSIS法對5個參試茶樹品種的9個主要性狀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木禾種、烏牛早綜合評價結果最高,分別為0.836 959和0.810 860,鳩坑種稍低,評價結果與品種的實際表現基本一致。運用DTOPSIS法評估茶樹產籽潛力比僅靠產量進行分析更為準確,更為全面。
關鍵詞 DTOPSIS分析法;茶樹;品種;產籽潛力;綜合評價
中圖分類號 S571.11.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042-02
茶葉籽是茶樹的果實,成熟的茶葉籽除了用于有性繁殖外,大部分都脫落丟棄,其潛在價值未得到開發,造成了這一精華資源的浪費。近年來,茶葉籽油的開發應用發展加快,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測定結果表明,茶籽油是一種以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油酸為主要成分、油酸與亞油酸比例約為2∶1的植物油脂,其中亞油酸含量為同類油脂如油茶籽油、橄欖油中最高,且其VE的含量豐富,是一種潛在的保健食用油脂[1-2]。據統計,至2015年全國茶園面積為279.13萬hm2,其中部分茶園的茶籽年產量約為80萬t,整籽含油率為25%~35%,出油率在7%~10%,以此推算,每年可產茶葉籽油5.6萬~8.0萬t。作為保健木本食用油產品,其市場定位高于同類產品,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
DTOPSIS綜合評價方法是姚興濤[3]于1990年提出,并應用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多目標決策;1998年,盧為國等[4]將該方法應用于大豆、大麥等區域試驗評價。DTOPSIS法為預測新品種提供了較為客觀的量化指標,使結果更加客觀科學。本試驗通過金華地區茶園茶樹品種調查及其主要性狀研究,應用DTOPSIS法綜合評估茶葉籽生產潛力,驗證了原有茶園葉、籽雙收技術改進的可行性。
1 材料與方法
以金華地區5個茶園主栽品種為研究對象,在金華地區主要茶產區進行品種調查和主要性狀考查,最終確定10個采樣點的茶樹為供試材料,每個采樣點共考查5株同一品種、長勢基本一致、無病蟲害、健壯的茶樹。調查地點及茶樹品種見表1。數據分析和評估方法采用DTOPSIS法[4]。
2 結果與分析
2.1 建立評價矩陣
本研究從茶樹主要性狀中選擇 9個參考性狀(產量、百粒重、仁殼比、果實橫徑、果實縱徑、果形指數、株高、冠幅、干周)作為綜合評價指標,根據調查品種和主要性狀指標建立評價矩陣。調查茶樹品種的主要性狀數值見表2。
2.2 無量綱化處理
在9個考查主要性狀中,將產量、百粒重和仁殼比作為目標性狀,越高越好,為正向指標;株高、冠幅和干周代表著茶樹植株的營養生長強度,根據調查發現與產籽呈一定的負相關性,為負向指標;而果實橫徑、果實縱徑和果形指數要求適中,為中性指標。按照無量綱化處理公式建立規范化矩陣Z(表3)。
2.3 賦予各性狀權重求解決策矩陣R
根據目前綜合評價目標和生產實踐,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9個性狀按表2中順序分別賦予權重為0.32、0.24、0.12、0.07、0.06、0.03、0.04、0.06、0.06。用各性狀的權重Wj乘以規范化矩陣Z的第j列,得到決策矩陣R(表4)。
2.4 各調查組與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
理想解X+j數列由表4中各列最大值組成,而負理想解X-j數列由表4中各列最小值組成。采用歐幾里德范數作為距離的測定,求出各品種與理想解的距離S+i、S-i,再求得各品種對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度Ci,最大者即是綜合性狀最優品種。從表5可以看出,木禾種、烏牛早綜合評價結果最高,分別為0.836 959、0.821 832和0.810 860,鳩坑種稍低,評價結果與品種的實際表現基本一致。
3 結論與討論
運用DTOPSIS法對品種(系)進行綜合評價的正確與否主要取決于參考性狀的選擇和權重值的合理分配,否則將會使綜合性狀優良、產量水平高的品種(系)不能表現出來,影響評估的準確性[5]。本文運用DTOPSIS法評價茶園品種的產籽潛力試驗,使品種各性狀指標量化為該品系對理想解的相對接近值Ci,較合理地解決了正向、逆向指標問題,為綜合評價提供了較為準確合理的方法和依據[6]。試驗結果表明,地方品種木禾種、烏牛早和鳩坑種產籽潛力較大,這與品種本身的特性和栽培管理有關,龍井43和福鼎大白茶為后引進品種,茶園管理較好,除春茶外還采收夏秋茶,因此營養生長相對較旺盛,開花和結果現象都較少。
4 參考文獻
[1] 曾益坤.茶葉籽制油及綜合開發利用[J].中國油脂,2006,31(1):69-71.
[2] 郭華.茶籽油精煉過程中理化指標的變化及精煉條件選擇[J].食品工業科技,2009,30(6):221-225.
[3] 姚興濤.區域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系統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1990.
[4] 盧為國,劉亞非.DTOPSIS法綜合評價大豆新品種初步探索[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98,20(3):22-26.
[5] 劉曉光,楊余,陳志.DTOPSIS分析法應用于河北花生新品種的評價[J].花生學報,2007,36(4):36-38.
[6] 吳志會,白玉龍,董玉武,等.DTOPSIS法綜合評價冀中北冬小麥新品種的初步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5,25(6):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