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達榮
(1.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111;2.富寧縣漁業工作站,云南富寧 663400)
野生金線鲃人工馴養與繁育試驗
龔達榮1,2
(1.云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111;2.富寧縣漁業工作站,云南富寧 663400)
金線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又名金線魚、油魚,屬于鯉形目金線鲃屬,為野生瀕危物種之一,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國家級保護動物。金線鲃是云南多見的名貴魚類,種類多,有滇池金線鲃、尖頭金線鲃、易門金線鲃等。云南的金線鲃以滇池金線鲃較為出名,但由于滇池的水體污染嚴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野生滇池金線鲃已基本滅絕。通過開展魚類資源的影響評價,結果表明金線鲃在境內種群衰退嚴重,瀕臨滅絕,水域生態系統遭受破壞。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好金線鲃,對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恢復生態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筆者搜集金線鲃,開展仿生態養殖和人工馴化。進行人工繁殖試驗,并取得一定成效,現將試驗情況簡介如下。
一般在冬季選留蓄養,從50 km范圍內無工業污染、人口稀少、水源充足等自然水域中捕捉金線鲃。挑選體質健壯、鱗片鰭條完整、行動活潑,無病、無傷、較大的個體作為親本進行培育。雄魚選擇2齡、體質量在50 g的個體,其精液多,繁育的魚苗質量優良,生長較快。雌魚選擇3齡,體質量70 g/尾,腹部膨大且富有彈性,個體大的雌魚懷卵量多。
2.1 魚池清整
排干池水,取用塘泥修整池埂。利用池埂和斜坡種植青飼料,一方面施塘泥肥,另一方面也把坑洼的地方用塘泥修補,適當增加池埂。
2.2 魚池消毒
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殺死野雜魚、病原體以及敵害生物。生石灰清塘能加速分解淤泥中有機物,促進淤泥中氮、磷、鉀等營養鹽類的釋放,且本身也起到施肥作用。
野生金線鲃多生活于水面較開闊的靜水湖泊中,平時多分散棲居于湖泊的出口或積水較深處,生殖季節集中在湖邊或湖出口的淺水區有泉水的洞中產卵孵化。因此,實施模擬自然環境馴養,篩選合適飼料和馴養條件等工作至關重要。
3.1 模擬天然水域,建立親魚越冬池
親魚池水源方便,底部約有10°的坡度,保水性良好,面積適宜,水深1.5 m左右,池中有少量雜草。池塘入水采用瀑布型,出水口兼具排污口位于另一端。池底鋪設大量鵝卵石,模擬天然生態環境。
3.2 調整飼料,合理投喂
飼料選用漿狀食物,如蝦漿、蛋黃漿,也可投喂粉狀飼料、豐年蟲、微粒飼料及大顆粒人工混合魚用商品飼料。
4.1 人工催產
選用鯉魚腦下垂體(PG)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為催產劑,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為好,其次為腹部中線胸、腹鰭之間。扎針深度2~3 mm,注射方向與魚體成45°角。催產劑用量為鯉魚腦下垂體2 mg+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00 IU/kg。雌魚分兩次注射,間隔時間14 h,第一次注射量為總劑量的20%,雄魚按雌魚注射總量的50%一次性注射。第二次注射16 h后,擠壓雌魚腹部,將卵子擠入陶瓷容器中,放入清水且蓋過卵子,再按雌魚數量的1/2擠入雄魚精子,速用雞毛攪拌20 s后,用清水清洗3次,取受精卵均勻鋪灑在棕片上靜待孵化。輔用50×10-6的水霉靈對棕片進行消毒半小時,每天消毒1次,連續3 d。孵化水溫控制在18~20℃,pH值7.5~8.0,溶氧7~8 mg/L。
4.2 孵化設施
生產上常用的孵化設施有孵化桶、孵化缸及孵化槽等。此次試驗采用孵化桶流水孵化、流水網箱孵化和水泥池流水孵化的方式進行受精卵孵化。孵化桶50 L,是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狀,進水口在下面并裝有閥門以控制流量,出水口在上面,有環狀的槽形。流水網箱分3層,依次為40目網片的聚乙烯層、保溫層、紗絹層,每個網箱應預留足夠面積出水口。單個水泥池容積在50 m3左右,室內孵化較為理想,室外孵化須遮光,受精卵不能受陽光直射,以防紫外線照射殺死魚卵或導致胚胎發育產生畸形。
4.3 魚苗培育
魚苗出膜后在孵化池中培育一周,魚苗不攝食,活動能力較弱。剛出膜的幼苗靠卵黃囊供給營養,不投料;8 d后,可投喂漿狀食物;3周后,投喂豐年蟲或粉狀飼料;10周后投喂顆粒飼料;25周后投喂小顆粒人工混合料,投食量為體質量的2%~3%。 3種孵化方式∶孵化桶平均孵化率85.05%,最高86.6%;流水網箱平均孵化率86.35%,最高87.6%;流水水泥池平均孵化率為86.1%,最高達86.8%。
金線鲃魚卵卵徑約為2.0 mm,卵膜透明,卵黃較大,呈橙黃色。受精卵遇水卵膜逐漸膨大,卵徑可達2.5 mm,沉性卵,黏性大。試驗期間人工繁殖12批次,結果見表1,受精率平均75%,最高達86.1%。
對金線鲃人工繁殖受精率進行測定,同時對比

表1 金線鲃人工催產結果
魚卵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卵子的成活率和出膜率,親魚的培育直接影響魚卵和魚苗質量,因此選擇體質健碩的個體、模仿天然水域環境及合理設計飼料投喂配方顯得尤為重要。
魚卵受精率的高低、水質條件的好壞、是否及時清除死卵都將對孵化率有直接的影響,在靜水中,受精率一般很低,而不及時清除未受精卵和死卵,往往容易引發微生物的滋生,從而影響受精卵的正常發育。在規模化的苗種繁育中,因放卵密度較大,畸形卵不易清除,水霉菌容易發生,孵化率較低。受精卵孵化期間保持水質清新,控制水霉菌感染是繁育成功的關鍵。
在孵化方式上,3種孵化方式孵化率差別不大,只要技術到位,方式得當,處置合理,都可以取得較好的孵化效果。孵化設備中充足的流水可以保證高溶氧,含有大量氧氣的水對魚卵的孵化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孵化水環境中不能含有殺菌劑等對幼魚造成傷害的物質,金線鲃魚卵孵化需要合適的溫度,盡可能地使水溫保持其最適范圍內是孵化成功的關鍵。(收稿日期:2016-10-17)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