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華 振
(作者單位:安徽省靈璧縣黃灣中學)
平衡原理很重要 多種應用常考到

化學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學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不僅在解決化學問題中應用廣泛,并且在其他學科領域也有應用。下面舉例說明,希望同學們能夠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例1】為了防止鐵制品生銹,可對其表面進行“發藍”處理:把鐵制品浸入熱的NaNO2、NaNO3、NaOH混合溶液中,使它的表面氧化成一層致密的Fe3O4氧化膜,發生的反應可表示如下:



某研究小組發現,若上述熱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太少,氧化膜的厚度就太薄;若NaOH的含量太多,氧化膜的厚度也太薄。請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解析】許多同學看到本題會感到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不能從整體的角度分析題給三個方程式之間的相互聯系。
反應①③是可逆反應,反應②是不可逆反應,當NaOH含量較少時,使反應①生成的Na2FeO2及反應②生成的Na2Fe2O4質量都少,致使反應③生成的Fe3O4的質量也少,氧化膜的厚度就薄。當NaOH含量太多時,盡管反應①②生成的Na2FeO2及Na2Fe2O4的質量增加,但太多的NaOH又會使反應③的化學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結果生成的Fe3O4的質量變少,氧化膜的厚度變薄。
由此可見,鐵制品進行“發藍”處理時,NaOH的含量是控制氧化膜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以丙烯、氨、氧氣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產物丙烯醛(C3H4O)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ΔH=-353 kJ·mol-1
兩個反應在熱力學上趨勢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產率的反應條件是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___________。

圖1
(2)圖1為丙烯腈產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曲線,最高產率對應的溫度為460 ℃。低于460 ℃時,丙烯腈的產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率,判斷理由是________;高于460 ℃時,丙烯腈產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雙選,填標號)。
A. 催化劑活性降低________B. 平衡常數變大
C. 副反應增多___________D. 反應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產率與n(氨)/n(丙烯)的關系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最佳n(氨)/n(丙烯)約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進料氣氨、空氣、丙烯的理論體積比約為________。

圖2
【解析】(1) 由于反應①②均為放出熱量較多的反應,產物的能量較低,故兩個反應在熱力學上趨勢很大;由于反應①為放熱反應,且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增大的反應,故降低溫度和減小壓強均有利于反應正向進行,從而提高丙烯腈的平衡產率;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即應順填:兩個反應均為放熱量大的反應;降低溫度、減小壓強;催化劑。
(2)反應①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丙烯腈的平衡產率應降低,故低于460 ℃時,丙烯腈的產率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率;高于460 ℃時,催化劑的活性降低、副反應增多均可導致丙烯腈的產率降低,則選項A、C正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則選項B錯誤;升高溫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數,但不能改變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則選項D錯誤。即應順填:不是;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平衡產率應隨溫度升高而降低;A、C。
(3)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n(氨)/n(丙烯)≈ 1時,丙烯腈的產率最高,此時幾乎沒有丙烯醛產生;只發生反應①時,NH3、O2、C3H6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5∶1,結合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約為20%,可確定進料氣NH3、空氣、C3H6的理論體積之比約為1∶7.5∶1。即應順填:1;該比例下丙烯腈產率最高,而副產物丙烯醛產率最低;1∶7.5∶1。
【例3】某實驗小組研究CO2濃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做了如下的對比實驗:
①取兩株形態、大小基本相同的同種綠色植物,分別置于甲、乙兩只相同的密閉玻璃容器內。
②在甲、乙兩容器內分別充入CO2,并使乙容器內CO2的濃度為甲容器內的3倍。
③給甲、乙容器充足光照,4小時后,測得甲容器內CO2的含量減少144 mg,乙容器內CO2的含量減少162 mg。
問:(1)乙容器內CO2的量比甲容器內CO2的量減少得多的原因是什么?
(2)從該實驗的結果中,你能得到什么有益的啟示?(舉一例有關農業生產的問題)
【解析】(1)由于植物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存,故這一過程可視為可逆反應:
根據化學平衡原理,不難判斷,增大CO2的濃度,可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因而增加了CO2的消耗量,這一理論分析與實驗小組的實驗結果是相吻合的。
(2)由上述實驗結果知,增大CO2的濃度,可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提高葡萄糖的產量(即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若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上,例如在塑料大棚中充入一定量的CO2,就有可能使作物取得良好的增產效果。
【例4】人類目前對煤、石油的過度消耗,使空氣中的CO2濃度增大,導致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形成了溫室效應。科學家對CO2的增多帶來的負面影響較為擔憂,于是提出將CO2通過管道輸送到海底的方法,這可減緩空氣中CO2濃度的增加,請你根據CO2的性質和化學平衡原理回答:
(1)這樣長期下去,將給海洋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2)你認為消除CO2的負面影響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2)消除CO2負面影響最好的方法是減少對煤、石油產品的用量,開發無污染的新能源,并大量種植綠色植物。
【例5】為什么健康人攝入少量的酸或堿后,血液的pH仍能保持在7.35 ~ 7.45的正常范圍內?請用化學平衡原理加以解釋。

( )
A.尿酸鈉溶液呈酸性
B.尿酸鈉晶體難溶于水
C.該正反應應為放熱反應
D.該正反應應為吸熱反應
【解析】該題提供了一些考生陌生的知識,解題時必須認真閱讀,在提煉、分析信息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知識作出結論。
信息②:第一次關節炎發作大都在腳趾或手指的關節處。

(作者單位:安徽省靈璧縣黃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