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王 勇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二中)
涉及多個三角形的解三角形問題

解三角形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內容,是高考數學的熱點問題.這類題目有時會涉及多個三角形、四邊形甚至多邊形.往往有一定的難度.現就這類問題總結一些常用的解題策略,供同學們參考.
1.構造輔助高線,化斜為直




【評注】作高構造直角三角形,可以把斜三角形問題轉化直角三角形問題.特別是題設條件涉及角的正切值時,常常作高構造直角三角形,將這些角作為直角三角形的銳角,簡化解題過程.
【變式1】如圖,兩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別為20 m,50 m,BD為水平面,則從建筑物AB的頂端A看建筑物CD的張角為________.


又0°<∠CAD<180°,所以∠CAD=45°,
所以從建筑物AB的頂端A看建筑物CD的張角為45°.

2.利用相鄰補角互補,建立聯系
【例2】在△ABC中,BC邊上的中線為AD,求證:AB2+AC2=2AD2+2BD2.
【證明】如圖,易知cos∠ADB=-cos∠ADC,

又BD=CD,
化簡即得AB2+AC2=2AD2+2BD2.

【評注】借助三角形中線分割成的兩個鄰補角的余弦互為相反數,在兩個三角形中分別使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中線長與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系;同樣,平行四邊形兩條對角線的平方和等于其四邊的平方和.
【變式】在△ABC中,AB=2,AC=3,BC邊上的中線AD=2,求△ABC的面積S.




3. 利用角平分線構造等角關系,進行等量轉換





【變式】在△ABC中,AB=2,AC=1,∠A的平分線AD=1,求△ABC的面積S.




4.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先定性分析再定量計算







設AD=x,則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


又cos∠ADC=-cos∠ADB,


【評注】多次使用正、余弦定理是圖形類問題的常見策略.在解題過程中,應結合條件,畫出正確示意圖,分析已知和所求之間的聯系,然后再在相應的三角形中逐步利用正、余弦定理計算.不同的解題思路,選擇的三角形先后順序往往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題過程.





又cos∠ADB=-cos∠ADC,解得x=1,故AC=1.

所以1-4x2=-1-2x2,解得x=1,故AC=1.


所以,∠B=135°,解得x=1,故AC=1.
5.連接對角線,將四邊形切割為多個三角形
【例5】如圖,四邊形AOCB中,OA⊥OC,CA⊥CB,AC=2,CB=1,則OB的長度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評注】四邊形可以分割為多個三角形,例如,本例題就將四邊形AOCB進行了分割,根據已知條件,在△AOC和△OBC中利用有關定理,就可以將OB表示出來.







6.應用四邊形對角互補,建立解題橋梁
【例6】A,B,C,D為平面四邊形ABCD的四個內角.






因為A+C=180°,所以由(Ⅰ)得



【評注】△ACB與△ACD有一條公共邊,且B+D=180°,則有cosD=-cosB.以此為橋梁,分別在兩個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就能建立關于角B或角D的等式,于是角B或角D就可求.
【變式】如圖四邊形ABCD的內角A與C互補,AB=1,BC=3,CD=DA=2.
(Ⅰ)求角C的大小和BD的長;
(Ⅱ) 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解析】(Ⅰ)連接BD,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得BD2=AB2+AD2-2AB·ADcosA;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BD2=BC2+CD2-2BC·CDcosC.又cosA+cosC=0,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