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總編輯 毛加喜
做有價值的內容生產者
●本刊總編輯 毛加喜
新的一年又邁開了腳步,我們身處于一個“匆匆”的時代。借助技術進步,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加速進行著。我們擔心與精華擦肩而過,又易于被洶涌的信息泡沫裹挾。所以行進中,我們也有不時駐足思考的必要。作為財政監督領域的內容生產者和傳播者,我們始終注重發揮雜志在財政監督領域的引領作用,使她具有前瞻性的學術視野,使她成為指引和豐富財政監督實踐研究的園地,更企盼她能成為啟發民眾財政意識的良師益友。
現代社會財富,除了物質財富,知識、信息及其他思想性的內容都是社會需要的且具相應效用的產品和財富。財政監督內容的生產與傳播,是創造財富和價值的過程。這既包含學術研究者孜孜不倦地理論鉆研與探究,也離不開廣大實務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提升,還凝聚了編者對財政監督事業的一份初心與衷心。
所以,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寧可慢一點,做有價值的內容生產者。有價值的內容,應該是心存敬畏、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創造出來的。我們倡導尊重學術研究和內容生產的規律,主張立言有據,彰顯專業精神,遵守邏輯規則,不悖常識公理,遵守學術道德和規范;也需要符合傳播規律的表達和呈現,這體現在讀者可以感受到的具有誠意和溫度的內容、清新的文風、足夠的公信力、及時暢達的傳播技術等。為迎合,能寫好“好聽”的話卻不能創造價值甚至產生誤導決策的負效果;“被逼的”文章,往往難免粗制濫造;受填表、金錢、報銷、職稱等驅使,容易急功近利,制造出信息泡沫和垃圾文字,這些都將與滿足需求、解決痛點、創造幸福的時代精神漸行漸遠。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財稅體制改革處于經濟改革的核心地位,充當改革發展“先行軍”,財政監督被賦予新的使命與職責。新的一年,中國經濟、財政發展所面臨新舊問題依然會不少。我們需要理論和實務界的智慧,需要廣大作者、讀者的建議,讓《財政監督》更加有益于國家治理、民生幸福和社會進步。
為了更高效地探索財政監督體制建設,更好地服務于財政中心工作,我們一直在革新、調整、進步。在2017年的欄目調整中,我們注重使欄目設置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更加關注內容生產,充分發揮其對學界、公眾、社會的影響力。在保留部分傳統欄目的同時,新設“預算監管”、“調查研究”、“監督廣角”、“內部控制”等欄目,調整后的欄目將更加符合當前財政監督工作需要,以追求財政監督領域內容型“產品”特質及價值,并突出其專業性與信息傳播穿透力。
欄目有界,創造無限。在新的一年,我們將用更好的答案和行動來闡釋《財政監督》作為一本專業期刊的獨特內涵:有探索、研究、貢獻的誠意和熱情,必須直面現實,深刻地把握現實,敢于觸碰財政改革中的痛點,作有益于社會、推動問題解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