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金華321001
長征精神對當代青年的影響調查報告
朱玲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浙江金華321001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80年后的今天,如何正確看待長征那段苦難的歷史,長征勝利之于今人的意義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從長征勝利中汲取怎樣的營養和力量,這些不光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也是全體人民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長征離我們有點遙遠,為了探究長征精神對當代青年的影響,我開展了本次調研活動。
本項調查采取網上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問卷設有9道基本數據調查題和1道開放問答題。在浙江師范大學對本科在校生開展調查活動。本次問卷共發放129份網絡問卷和100份紙質問卷,其中紙質問卷收回98份,回收率達98%。92份為有效問卷,有效率達98.1%。從問卷設計、問卷發放、問卷收集到問卷統計這幾個過程,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有較高的可信度。
(一)長征精神普及率較高但了解率欠佳
55.88%的人知道但并不了解長征精神,3.49%的人完全不了解長征精神,40.63%的人知道并且對長征精神有一定的了解。
從數據看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仍知道長征精神,并且了解和不了解的人數接近。參照了解長征精神途徑一題,有90.38%的人是通過政治課上老師對長征這一歷史章節的教學學習到長征精神的,另有23.45%的人通過自己查閱歷史書籍等資料來學習。可以看出,學生了解長征精神的途徑較為單一,多以老師教學的被動方式實現。
(二)積極樂觀的心態更鼓舞人心
在“您覺得最受鼓舞的是哪方面”一問題中,18.45%的人選擇“吃樹皮的艱苦”,20.35%的人選擇“通力合作”,38.98%的人則認為“積極樂觀的心態”是最讓人受到鼓舞的,22.22%的人選擇“必勝的信念”。
少部分的人還停留在艱苦的環境下,戰士過草地、啃樹皮的階段,認為長征精神中最鼓舞人心的還是戰士們在險惡環境下受苦卻仍不屈不撓。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長征靠的是大家的通力合作,沒有大家的互相鼓勵就沒有最后長征的勝利。占比較大比例的是支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三)長征精神部分仍試用當代青年
在“您認為長征精神對當代青年還適用嗎”一問題中,79.46%的人認為一部分適用一部分不適用,剩下的則支持反對參半。
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人對長征精神持辯證態度,他們肯定了長征精神中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吃苦耐勞的偉大精神,但也認為在21世紀,一個和平的國際大環境下,如果還緊抱著當年長征精神不放的話,意義就沒有那么大了。
通過對調查問卷得到的大量數據分析,可以發現知道但并不是很了解長征精神的大學生占大部分比例,可以看出長征精神在大學還需要大量宣傳一下的。大家對長征精神的認識還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上,而長征精神隨著時代的變遷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F在不再是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不需要大學生時刻準備著為國家和平時刻準備。但在那個年代帶給我們的不光光是這些,還有很多我們可以以史為鑒的地方。所以針對發揮長征精神對大學生的教育意義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開展長征精神宣傳活動,弘揚集體主義
紅軍將士在長征途中,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充分體現出無產階級集體主義精神。這種團結友愛的集體主義精神,充分體現在紅軍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和部隊之間。紅軍戰士來自五湖四海,為著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走到了一起。干部處處關心戰士,戰士時刻想到干部。一粒米、一滴水,大家你推我讓,誰也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官兵之間,情同手足,戰友之間情深似海。在生死的關鍵時刻,大家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種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使紅軍凝聚成了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戰斗集體。在軍民之間,紅軍在長征途中以“愛民”、“為民”、“護民”的良好形象,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擁護。各族人民群眾積極支援紅軍,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紅軍籌集糧食和各種物資,為紅軍當向導和翻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紅軍。有的群眾還直接參加了紅軍長征中的許多戰斗,大批青壯年志愿參加了紅軍。在長征中,紅軍各部隊風雨同舟,生死與共,表現了高度的全局觀念和團結精神。
(二)樹立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
現在的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實并不強,受到一點挫折就想放棄,主要還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一個能一直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所以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不能忘了對人生規劃和目標的引導。
長征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弘揚長征精神,有助于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艱苦奮斗教育、紀律觀念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的來說,宣傳長征精神的重要性不可小覷,再豐富的辭藻都無法完全準確再現長征的苦難與輝煌,再充沛的情感都不能完全表達我們對長征的紀念與感懷。長征精神是那個年代的時代縮影,如何將新長征精神推廣與發揚仍值得我們思考。
(指導老師:馬林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