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壽翦
漢中市西鄉縣茶鎮九年制學校陜西漢中723500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與反思
龐壽翦
漢中市西鄉縣茶鎮九年制學校陜西漢中723500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加強歷史教學,使其體現出真正的價值呢?本文就此展開探討。
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教學反思
初中階段的歷史課程雖然是作為一門常識性課程而存在,但是它可以使學生對于世界史以及我國的發展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歷史知識多是以書面文字的形式出現,學生理解起來沒有什么難度,并且它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數比重比較低,這就導致教師、家長以及學生都對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導致他們忽視了開設歷史課程真正的價值和作用。那么現在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具體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提高歷史課程的教學效果呢?我結合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了探討。
(一)教學觀念過于陳舊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堅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即“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而這種教學觀念也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誤導,對歷史學習不求甚解,只進行死記硬背,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學手段過于簡單粗暴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之歷史課本內容編排以文字敘述為主,學生理解起來沒有什么難度,導致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沿用“滿堂灌”的教學策略,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這就使得學生覺得歷史課程學習枯燥乏味,因此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另外,為了追求升學率,學校將教學重點都放在了主要學科之上,這就使得歷史課教師感覺到被冷落,因此失去了奮斗的動力。
(三)教材內容編排上重事件輕人物,故事性不強
中學生喜歡比較有趣的東西,歷史作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便是由很多的小故事所組成的。然而在歷史教材的編排過程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便是多以呆板沉悶的文字敘述為主,對歷史事件的講解內容較多,但是對相關人物介紹較少。加之教師照本宣科的講解,使歷史課更加缺乏趣味性,從而打消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一)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就必須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歷史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并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歷史課堂變得活躍、生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主動性以及正確的歷史觀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二)對課程內容進行藝術加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可以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將歷史事件加工成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在將本堂課所學的歷史事件編排進去的同時,還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人物、事件等。當然,這需要教師自身有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好的文學素養,從而使歷史事件變得生動、有趣。
(三)精心設計課程導入,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相應的課程導入設計。如可以根據所學內容提前剪輯一些視頻在課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進行播放,讓學生們進行相應的討論等。例如在講到抗日戰爭的時候,即可以找一些抗日劇的片段進行播放。由于很多學生都可能看過,因此便會存在較多的話題。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指出這些歷史劇的不合理之處,從而糾正學生對歷史的錯誤認識。
(四)給學生創設探究的空間
為了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智慧,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進行歷史探究的空間,激發他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探究的熱情。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每節課都可以挖掘2-3個歷史人物,為此,可以為學生布置課下任務,讓他們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資料進行搜集,看看他們都經歷過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等。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了解與記憶。
(一)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反思
在新的教學模式之下,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且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討論的環節,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對學生放任不管,不用再進行精心備課。相反,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到引導者的角色,而要想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還應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應對學生隨時可能發起的提問。
(二)通過其他教師或專家的聽評課進行教學反思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候教師在進行講課的過程中可能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而通過聽評課,可以及時聽取其他人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課程反思,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
總之,歷史課對于培養中學生正確的歷史觀、榮辱觀、民族自豪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歷史教師一定要將歷史教學重視起來,在不斷改革與反思的過程中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1]邊占梅.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6,10(11):163-164.
[2]馬曉牧.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與創新[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77(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