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武漢430212
淺談外語教學法
——以英語教學“課堂三部曲”為例
唐燕
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武漢430212
本文以英語課堂“教學三部曲”為實例,論證在英語課堂中,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采用不用的教學模式,綜合運用相關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法;英語課堂教學;三部曲
教學實踐證明外語知識和能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光憑此是難以勝任今天的外語教學工作的。外語教師在提高自身外語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同時,還應當重視對外語教學本身,包括教學內容、對象、過程、方法、效果、評估等,即重視對外語教學法的學習和研究。(孟臻:2005,24)因此,外語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實用的教學法,教學研究與教學互為相長,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CLT教學模式:CLT教學法著重于幫助學生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目標語言并了解使用語言的功能用處。注重經由互動而達到學習如何以目標語言溝通,在學習情境中使用真實生活中的語料,提供讓學生專注在語言及學習過程的機會,學生的自我經驗成為課堂學習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試著讓課堂學習和課堂外的語言使用情境結合
PBL教學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原則,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個人或合作完成的任務,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獲得知識和技能。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TBL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earning)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履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體現了較為先進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有效的外語教學方法。
按照英語的教學規律,教師應當熟練掌握普遍運用的教學法,如CLT教學模式(交際教學法)、PBL教學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和Task-basedLearning(任務型教學方法),這三大教學法可以綜合應用于英語教學課堂。根據學生特點,選擇其中一種教學法,或者綜合運用兩種、三種教學法,這種因材施教,多種教學法綜合應用的授課方式,改變傳統的ALM教學模式(“聽說教學法”),可以讓英語課堂生動活潑,讓學生身臨其境,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達到合二為一。根據教學實踐,英語教學課堂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Warm-up(課前熱身:開胃小菜),二是Tailor made-course(量身定制的美味佳肴),三是Assignment:(餐后小點心),即是英語教學課堂實踐的“英語教學三部曲”。
(一)第一部曲:Warm-up(課前熱身:開胃小菜)
課堂上的熱身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學生集中精神,連接新舊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到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出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課堂熱身活動,幫助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例子: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同學商量按照某個順序來排一個隊(比如學生的年紀、學生的愛好等),然后讓另一組同學來猜。猜的組可以提問,排隊的組只能回答yes/ no。直到猜對為止,然后換下一組同學上臺站成一隊,繼續游戲。
Group One:stand in a line(queue)
Group Two:guess
Do you stand in a line on the basis of your own age?
通過提問,猜測,回答,學生鍛煉了口語,學生們非常喜歡這樣的課堂熱身游戲,其中有同學按所穿鞋子的大小碼排隊,有同學按照姓氏筆畫多少排隊,大家參與進來,思考并提問,課堂氣氛活躍,為下一步教學進程打好基礎。
(二)第二部曲:Tailormade-course(量身定制的美味佳肴)
功能意念論、認知論、語言習得說、人文主義論是CLT多元理論聯合體的四種主要理論,CLT強調在一定的語境中教授語言的形式和功能,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因素和心理環境;單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性技能訓練相結合,以綜合性訓練為主,最后達到在交際中綜合運用語言的目的。在運用CLT方面,要根據實踐和學生個體差異,遵循CLT的指導理念,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把提高交際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目標,著重語言與交際的相互依存性,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的四種基本技能。
總之,根據CLT的指導理念,教師因材施教,在procedure方面設計創造出適合學生水平和個體主體因素的教學環節,CLT課堂形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習效果。以《英語國家概況》第一部分第就九單元英國教育為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學步驟一:教師設計3-5分鐘的簡短對話為“warm-up”,即作為交際法教學之引入,以學生上課前之間的交談為情景。教學步驟二,看圖說話,給出幾所大學的圖片,讓學生對圖片進行分析和解讀,時間為8-10分鐘。調動學生已有英語進行交際,為講解課文(非語言性上下文)進行有效輸入。教師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引導學生對圖片進行描述,對學生提問,設計相關啟發式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并幫助學生進行交際,為講解課文設置了情景鋪墊。教學步驟三:聽力訓練,通過讓學生觀看英國教育相關的視頻,加深對圖片和場景的深入理解,讓學生結合趣味圖片,在輕松的氛圍中輸入知識。教學步驟三:對課文語言點適當講解與分析。教學步驟四:根據學生程度,進行以下選項(復述、情景劇表演、師生角色扮演、小組練習)檢驗課堂效果,滿足學生成就感。
CLT可以與情景教學法結合使用,達到最佳效果。情景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所設定的場景扮演某一角色。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某一特定情境下的某一文化特征的人物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這種教學法生動有趣,有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調動學生的興趣。(姜波,2017:167)CLT的指導理念,教師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感,在輕松的環境中運用英語,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技能。
(三)第三部曲:Assignment:(餐后小點心)
課后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內容進行適當的復習和預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追蹤和延伸,猶如一餐,餐后小點心美味可口。課后的跟蹤復習和預習方式也有很多種: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即根據教學安排和所學知識,布置相關的“任務”給學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復習或者預習活動,課堂上檢測。例子:布置學生小組任務“自主學習單詞和短語”,課堂進行測試,獲得第一名的小組成員每個人獎勵一枚英國硬幣(或者其它獎勵等),平時成績加5分,課堂實踐證實學生課后的預習任務完成得很好,課堂上的測試題沒有“難倒”學生。
教學法研究是英語教師應當關注的重點,同時要在實踐教學中進行運用和提煉,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法,因材施教,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接收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1]孟臻.反思外語教學法研究[J].外語界,2005(6):23-29.
[2]姜波.參與式教學法的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165-167.
唐燕,1981-,女,重慶人,碩士生導師,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英國奇切斯特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翻譯學,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