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暉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0020
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整合
尹暉
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0020
本論文主要從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的內涵、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生態失衡現象、整合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維護教育生態平衡進行闡述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整合,希望為研究大學英語教學的專家與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信息技術;大學英語教育;生態整合
信息技術和英語教學的整合是教育界發展的必然趨勢,所謂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整合就是以素質教育為主體,將信息技術貫穿于各學科教學中,從而促使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進步的一種工具。具體是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創新合作的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讓信息技術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整合理念與大學英語“最適度性”原則的失衡
為解決教學資源短缺、師資緊張的問題,許多高校被迫擴大班級規模。如此一來,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就無力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需求,故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理念成為空談,違背了教育生態學的最適度原則。為保證教學效果,大學英語大班教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然而,信息技術并未真正融合于大學英語課堂之中:①教學班級龐大、教學任務繁重使得教師無力借助多媒體、互聯網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教學活動;②許多大學英語教師特別是較年長的教師,受限于自己的教學理念和信息技術的操作水平,多媒體教學設施的引入并未從本質上改善其教學組織手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并未真正實施。在這樣的英語教學環境中,知識的流動仍然是單向的,師生、生生、教學環境等生態因子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動,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整合理念與大學英語評價體系的失衡
教學評價是所有教學設計中的最后環節,是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許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仍采用“期末成績+平時成績”的單一終結性評價模式,忽略了計算機教學管理軟件等信息技術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這種評價方式存在評價主體單一、主觀性強、缺乏對教學的反饋、與未來工作環境需要脫節等問題,不利于學生個體的全面、和諧發展。因此,構建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應該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評價模式,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尊重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性。
(一)大學英語生態課堂建設機制
作為大學英語生態教學體系的微觀層面之一,個性的、互動的、開放的大學英語課堂生態體系的構建程度將直接影響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生態平衡狀況。大學英語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打破傳統的“平面”課堂,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立體”課堂,建立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加強師、生、環境之間的多向信息流動,強化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的關聯性,還大學英語課堂以勃勃生機。
(二)利用信息搜集工具完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
在生態化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雖然教師和學生所處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只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通過學習策略的培訓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需求分析是大學英語生態教學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各環節教學活動設計的基礎。通過廣泛的需求分析,學校和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社會的需要和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地確定大學英語培養目標,為“通識英語—專業英語”的線性教學實踐做好準備。以多媒體、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開展需求分析提供了多種途徑,如E-mail、QQ群、微信群等在需求信息搜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設置大學英語課程
教師在確定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時,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發展需要并借助信息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明確英語在學生未來工作中的使用場景和任務類型,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內容;教師在傳授基礎英語語言知識的過程中,課堂活動和實踐(實習)活動的組織也應該模擬學生的未來工作任務,把語言訓練與技能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各高校只有以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個體發展需要為基礎,科學地設置大學英語課程,才能實現高素質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
[1]移動信息技術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張新鳳.教育現代化.2017(03)
[2]信息技術新詞語漢譯要點[J].高廷健.上海科技翻譯.1988(03)
[3]淺談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J].李鳳翔.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12)
[4]淺談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把握應用信息技術的度[J].于喬.價值工程.2013(35)
[5]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教學的整合[J].李興霞.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