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曉玥
概括來說,人物類視聽作品的表現材料可以分為:當事人的口述、歷史資料展現、相關人員的訪談等。優秀的人物類視聽作品,無不是將這表現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運用得十分充分且合宜的。本文選取幾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類視聽作品,對其表現材料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
《世紀行過:張學良傳》是鳳凰衛視于2000年張學良將軍百年華誕時播出的一部記錄張學良將軍傳奇一生的傳記作品。片中的資料還包括大量當時的報章影像。如講述到西安事變發生后國內外的反應時,當時各大報刊對事變的報道相繼出現在畫面中,其中還有美國的《生活》雜志在西安事變發生后將張學良選為“本周惡棍”的報道。報紙的大字標題加上旁白對報道內容的概括,當時中國對內面臨意見不合,對外面臨國際壓力的艱難而又復雜的形勢以這種方式直接展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來看看接受訪問者的名單:除張學良先生本人外,主要的講述者還有楊虎城將軍的兒子楊拯民,東北大學原代理校長甯承恩,當時的學生運動領袖、學生游行總指揮李連璧,東北軍團長王鐵漢,形影不離隨護張學良30年的特勤組長熊仲青,軍統特務沈醉,負責看守張學良的前憲兵隊長卓建安……他們無一不是歷史的親歷者、見證者,或是與歷史人物關系密切的人。能夠把這些人一一找到并且進行深入的訪問,足見制作團隊是花足了心思,很費了一番功夫的。正是因為找到了這些能夠提供第一手資料的采訪對象,無論是由張學良將軍親自講述的經歷,還是通過旁白或者文獻引出的歷史事件,都馬上能夠從這些當事人口中得到證實,并根據他們的親身經歷加以直觀描述。
除當事人親自口述,“現身說法”外,歷史資料的展現是人物類作品能否取得“信度”的又一個關鍵。優秀的人物類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歷史資料進行了充分而且靈活的運用。在臺灣公視制作的宋美齡傳記片《世紀宋美齡》中,對大量種類豐富的歷史資料的運用可謂非常到位。與口述類傳記作品相對應,《世紀宋美齡》可以說是一部文獻類傳記作品。
《世紀宋美齡》的第一集《東方與西方》一開篇就展示了一段珍貴的歷史影像——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的片段。這是宋美齡一生中最閃光的時刻。接著,片子按照時間順序展示了大量的實景拍攝、圖片、信件等佐證對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女性的經歷作了介紹,使得觀眾認識到了全面、立體的宋美齡。
作為人物傳記作品中的一種重要表現材料,旁白的作用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推”和“帶”。顧名思義,就是指推動敘事節奏、帶領引導觀眾。旁白的這兩種功能在Biography頻道制作的比爾蓋茨傳記片《比爾蓋茨:軟件之王》中,得到了明顯的展現。
先來看這部作品是如何將個人命運的發展與社會前進的大趨勢聯系起來的:1969年比爾蓋茨升入高中時,美國的太空計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一年的7月,阿波羅11號飛船將人類帶上了月球。是電腦使這一切成為可能。旁白接著說道,比爾就讀的高中接受了一家企業的贊助,從而可以使用一臺電腦,小蓋茨立即被這臺機器所能夠帶來的無限可能所吸引,并且將所有的空閑時間都花在機房里。這個情況隨即從比爾的父親口中得到了證實。這是比爾蓋茨接觸電腦的開始,并且由此認識了對他以后影響巨大的人——大他兩級,日后成為微軟聯合創始人的保羅?艾倫。這為蓋茨以后致力于簡易、廉價的電腦軟件產品的開發,并取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埋下了伏筆。
而在比爾蓋茨工作和生活之間的話題轉換同樣由巧妙的旁白不著痕跡地完成:1995年,微軟公司發布了其最新的Windows 95操作系統,在該產品的發布會上,比爾蓋茨在調侃發布會主持人Jay Leno的同時,不忘變相向觀眾推銷自己的產品,他的機智與幽默在此時得到了充分展現:Windows 95 操作系統是如此簡單,甚至連一個脫口秀主持人都能輕松搞定。此時,旁白響起:顯然,比爾仍然是微軟最好的推銷員,但是從現在開始,推銷產品不再是這位大老板的全部工作了。1996年4月24日,比爾和梅琳達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女兒詹妮弗。僅用了兩句話,就將話題從蓋茨的商業成就轉向了家庭生活,此時畫面配合的是蓋茨夫婦與新生女兒的合影,以及蓋茨懷抱新生女兒滿臉幸福的一組照片,加上蓋茨父親William的講述,一個在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就,同時擁有幸福家庭,在事業和生活上都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的成功男人形象立刻生動起來。像這樣的過渡在全片中還有很多,這種自然、不著痕跡的“轉場”,不會讓觀眾感覺到突兀和生硬,不僅是在人物類作品中,而且在其他視聽作品中都是應該被借鑒的。
傳記文學與電視本來是兩個大的學科,人物類視聽作品用電視的表現形式將文字、圖像、旁白以及訪談對象的錄像穿插展示,如果說表現方式是紀錄片的骨架,那么當事人的口述、訪談對象的錄像、歷史材料以及旁白的表現形式就是血肉,二者的融合構建了紀錄片的完美呈現,使得觀眾能更為直觀的了解到主體人物的生平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