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素潔
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和智能手機在各年齡層的普及,各類社交軟件也漸漸在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而微信使用覆蓋的人群最廣,并且也是目前使用最頻繁的軟件。微信的火熱帶動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近年來,微信公眾平臺成了發布新聞的主要途徑,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發布的新聞量多而雜,摻雜著正效應和負效應,逐漸成為人們研究分析的對象。
微信公眾平臺是一些想要發表各類新聞的媒體人在微信后臺進行操作,在新聞接收者面前是以公眾號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新聞主題類型多種多樣,都是以新聞發布者將整理好的新聞在特定時間推送給關注公眾號的個人,完成信息的傳播。微信公眾平臺每個公眾號還有自己的對話框,通過這個對話框,用戶就能實現及時信息反饋。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新聞到用戶的微信上,不但完成了新聞在微信上的傳播任務,也能讓用戶把這條新聞以鏈接的形式通過轉發發布到其它平臺上。這樣就實現了在更廣泛領域實現信息的傳播。而且微信傳播新聞,不僅僅是以文字傳播,也能實現其它方式的傳播。一般來說,微信傳播新聞的方式還包括憑借圖片傳播,或者視頻,或者是文字、圖片、視頻三者的結合。
隨著互聯網的興盛發展,對傳統媒體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擊,為它們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但是,由于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廣,為傳統媒體又帶來了發展的希望。幾乎在一夜之間,傳統媒體幾乎都擁有了自己的公眾號,并且在上面及時的發布了各種新聞。并且,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和其它新聞發布形式的不同點,人們可以利用公眾平臺的自動回復功能,主動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就為信息實現更加快捷和高效的傳播提供了選擇。例如,人民日報就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在利用人民日報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基礎上,給訂閱的人們推送出獨家新聞,這樣的新聞傳播途徑更有利于用戶普及度的提升。
一般的新聞發布都是以一對多的形式,沒有互動性,不能實現用戶對所給予信息的反饋。但是微信公眾平臺,在實現信息發布的同時,也能利用其獨有的對話框實現信息的采集。這方面的好處在一些面向人民大眾的話題中,能夠有效的實現人民意愿的反映,對于新聞發布方能夠發布一些時效性比較強、內容比較全面的新聞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就比如,前段時候在某公眾平臺發布了關于預防核污染的辦法,在這條新聞中涉及的有效的方法就比較少,而該新聞下面的評論區則出現了很多更為有效的預防辦法,之后,該公眾平臺整合大家的意見發布了更為全面的信息。
新聞的特征之一就是嚴謹,對新聞嚴謹性的要求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背棄。但是當前公眾平臺發布的新聞,為了吸引大眾的眼球,適應更大范圍人群的閱讀,漸漸讓新聞娛樂化,失去了本該具有的嚴肅性。新聞本是決定一個社會輿論導向的關鍵,如果一條新聞不能再引導社會輿論,就喪失了該條新聞發布的意義。這類新聞的發布平臺,為了追求當下的市場利益,漸漸忘記了本身承擔的社會責任,讓發布的新聞變得指向性不明確,模糊了新聞的重心,更是降低了對新聞的識別度。對此,一定要做好監管,防治錯誤新聞被發布出來。
當微信公眾平臺本來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它所傳遞消息的可信性也比較高,但是當下的微信公眾號魚目混珠。很多人為了騙取轉發流量和關注用戶數量,從而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假冒專家學者,對不實的信息進行加工報道。因為微信的使用中也不乏大部分中老年人,一些公眾號的管理者就抓住他們對健康的關注這一心理,創建了一些名不副實的養生公眾號。這類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并沒有任何科學性,都只是道聽途說或者斷章取義而來的,這就會誤導大部分的用戶。并且,這樣的新聞中也許還會暗藏詐騙信息,影響用戶的財產安全,甚至社會的和諧穩定。例如,在前段時間,朋友圈廣泛傳播的一條養生類的新聞——綠豆能治百病,然后就誤導大量中老年人買綠豆,食綠豆,而拒絕吃藥看醫生,導致病情加重。這樣不實的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混淆視聽,誤導公眾。對此,就一定要加強審查,尤其是對于發布虛假信息的媒介,要嚴厲打擊,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微信越來越普及,已經成為人手必備的社交軟件,帶動了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微信公眾平臺一方面為人們帶來了更加便捷的新聞接收途徑方面的正效應,另一方面也有為了牟取暴利而出現的負面效應,這就需要微信用戶提高對公眾平臺所發布的新聞的鑒別能力。
[1]金建楠.基于受眾閱讀新特點的微信新聞類公眾平臺的發展探析[J].新聞傳播,2017(06):19-20.
[2]甘益民.微信公眾號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價值探析——以今日頭條的微信運行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