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龍
重文輕語顧名思義是注重書面語言而輕視口頭語言表達。這就和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縱觀現今中國的文化教育尤其是中小語的語文教育,不難發現“重文輕語”的現象鋪天蓋地,一貫的中國應試教育也從來不會在素質教育的提倡下極力改變現狀。能說會道、出口成章、能言善辯是現在對每個人的標志性時代,語言表達能力是現代社會每個人不可缺少的交際溝通能力,也是自身氣質和素養的基本。語文課更多的是背誦與寫作,來對付應試,口語表達無關緊要,而在日常生活中,口語一直貫穿我們方方面面,小到問候寒暄大到傳情達意。可是卻被中國幾十年的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漠視了。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西北以及邊境地區,經濟落后,文化相對貧瘠。少數民族語言是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而作為中國的語言交流工具普通話也在這里普遍開來,主要是在各級黨政機關、各級各類學校、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以及所有的公共服務行業,現在少數民族的家人積極把子女送往漢語幼兒園、漢校或雙語實驗班為適應培養民漢語兼通的少數民族人才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般都比較差,原因雖然很多,其一是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民族語言,特別是民族學生在家都說本民族語言。其二不與外界接觸學校沒有這樣的漢語教育,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重文輕語現象普遍存在。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每年都會有改革,也會有新課標指標,教師在教育中浮光掠影也好,重文輕語也好,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學中存在著學習淺嘗輒止等現象.縱觀現如今的教育培訓市場,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語言培訓機構,且不說藝考的高中生考取播音編導,如今青少年語言口才培訓卻雷厲風行的進行,學校缺少口語教育家長就把孩子交給培訓班,參加演講口才大賽、小主持人大賽還有一些藝術舞蹈。如今市場上有許多少兒培訓機構,學校的教育只是書本的普通教育,孩子沒有主觀能動性,所以口語交際一直是問題所在,家長和孩子的交流少之又少,家長的訓斥使孩子恐懼更難以張口,舉例家長孩子一起見老師,孩子啞口無言禮貌用語都不敢大聲說,家長便出手要打罵,諸如此類。現在她培訓在十二歲以下的少兒,主要是從心理口才培養,國學演講說話以及才藝,參觀了教室條件,比起學校教育設施的確好之有好。教育培訓機構比起學校好之有好,但是學費卻貴的離譜。這也許就是市場與教育的矛盾。
廣播電視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帶動播音專業的熱門卻帶來就業的冷門,播音主持專業學生就業供大于求的現狀,每年播音專業的大學生以遞增的形勢逐步走向社會,遭到的卻是嚴重的打擊和不堪的鄙夷,招考“星光熠熠” 就業“暗沉一片”就是特點,大部分學生只為“曲線升學”文化分不夠,藝考分來湊。其實就業難,除了人才市場相對飽和,和許多藝術類畢業生并不具備從業的基本素質不無關系。如今人們對電視節目的質量品味標準越來越高,不同人群對電視從業人員的語言、形象、資歷、經驗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畢業生強手如林就業激烈,加之新媒體發展的同時,電視傳媒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高的播音員主持人,需要采編播一體的高端人才,學習播音專業的學生如果不是一專多能,在社會很難立足,僅靠專業來找工作難上加難,現如今人才的需要是全方位的,一人頂多人用的公司是不會聘用學歷高而沒有實干的庸才。在這種情況下,各自尋找方向和出路。以周邊畢業朋友從業為例,只有百分之五的比例從事播音主持對口專業,大部分選擇在媒體工作,導演編導后期記者等等的廣電報紙網絡媒體,穩定所謂的鐵飯碗公務員也有少數,但都是父母的決定,還有自主創業婚慶,也有一部分做了銷售,究其原因是賺錢養家。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培訓占比百分之十,在大學教播音主持,在中學教語文以及培訓輔導機構教高考。
就目前文學專業而言,重在寫作和讀書,與同文學語言專業相比,播音專業更注重口語表達。首先,推廣普通話,做好口語的基礎,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有良好的普通話水平,在教授普通話語音上大大改善少數民族語言面貌,為少數民族推廣普通話。其次,訓練和引導口語表達,抓住方式方法,去引導學生演講和口才的演講,情感的表述。再者,口語交際課用技巧先行。運用語言表達的技巧來教導學生演講,激起說話欲望,要求學生當眾說話。
重文輕語現象勢在必行,采用各種方式進行改革,一定要文語并重。互聯網曾出現許多人際沖動的故事視頻,比如暴力語言造就的孩子性格缺陷,粗暴的語言是造成沖突的最重要導火索之一,這都是因為語言沒有受到良好的訓練或訓導。所以,重文輕語問題解決勢在必行,改變現狀才能培育高素質的人才。但是處于“重文輕語”的我們,要謹慎走向“重語輕文”的極端。
[1]徐丹暉.語言藝術探索[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第2次印刷.
[2]金玉萍,何星燁.大眾傳媒發展新趨勢下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探究[J].中國報業,2012(14).
[3]王小波.論語文教學中重文輕語現象以及應對策略[J].考試周刊,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