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莊
數字媒體作為傳媒發展的一種趨勢,其本質是一種數字技術,利用計算機的某些技術整合和編輯素材、圖形圖像、非線性制作和音頻視頻等。相比于實拍,借助于數字媒體技術能夠形成視覺效果更好的建筑動畫,甚至能夠達到實拍達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建筑動畫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新媒體時代,數字媒體平臺、影視動畫、網絡游戲等生產制作的主要手段就是數字媒體技術,在未來將會得到廣泛應用。影視特效的制作技術和完成質量在數字媒體技術的綜合發展下得到迅猛發展,電腦3D技術已經能夠更加成熟地模擬各種自然現象,比如流體動力學、氣態動力學等等,數字報紙、數字電視也都逐漸成為新的傳播媒介,能夠更好地展示藝術家的影視創作[1]。借助于數字媒體技術的建筑動畫,極大地豐富了動畫的創作技法,革新傳統的建筑動畫制作流程和制作方式,為人們提供驚艷的建筑動畫視覺效果。
在新媒體時代,硬件的更新速度極快,而不斷提升的硬件也擴大了數字媒體的載體范圍。數字媒體技術中的虛擬現實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加真實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數字媒體呈現的視覺信息的要求。
虛擬建筑場景指的是沒有建成或者是不存在的建筑場景,虛擬技術依據設計出的建筑尺寸和建筑形狀實施建模,之后依照要求設置場景特效,比如下雨、打雷、大風等等。在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下,人們已經不滿足與虛擬鏡頭中的視覺效果。虛擬現實技術是對虛擬鏡頭的進一步升級,觀眾可以在虛擬場景中自由觀看虛擬出的建筑場景,包括建筑的內部結構、外觀、布局等等。這種技術能夠讓觀眾提前感知尚未完工的建筑環境,通過觀看這些最好的宣傳影像,實現建筑場景的完美呈現和觀看建筑的完全自主性,為建筑營銷商提供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營銷方式,也能夠讓大眾在購買之前對建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建筑對象客觀存在,通過采集建筑對象的真實數據復原制作出的場景稱為真實建筑場景,比如杭州西湖、頤和園等風景名勝,消費者可以不用親自到真實建筑物的地點就能夠觀賞景色,了解旅游的景點。同時,虛擬現實技術也能夠將一些保存不完整,但是有圖片資料和相關文字的建筑場景復原,比如圓明園,讓大眾了解建筑曾經的輝煌。對于一些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很多人是沒有辦法親身體驗的,而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對其進行真實的復原和傳承,供現代人和后代人欣賞。
虛擬現實技術是借助數字媒體技術對三維環境的模擬,仿真需要復原的真實場景,進而生成融合了視覺、觸覺和聽覺的虛擬環境,觀眾足不出戶地體驗好像真實存在的虛擬場景。虛擬現實技術相對于視頻展示、二維圖片、建筑漫游而言對大眾有著更強的吸引力,而數字媒體技術也將會以期人性化和多樣化逐漸成為市場中的主流。
在如今的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信息展示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傳播的精確性;其次是畫質要精美;三是利用自然界中不是客觀存在的物體來推動主題的情節發展;四是呈現出逼真的視覺效果;五是視覺沖擊力要強烈,從而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而這些要求的滿足需要借助于數字媒體技術。數字媒體技術不僅僅在建筑動畫中有非常好的應用價值,在所有的傳媒體系中都有非常好的應用。如今的手機游戲、網絡游戲等電影效果般的游戲畫面更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同時也擴大了視覺特效的制作內容,開始采用一致和互通的方法,因此在制作建筑動畫時,其畫面效果不僅具有相片級的真實度,也開始向影視化和國際化發展。
依據不同的目的來確定畫面處理思路和理性需求,調節和處理色調是最廣泛和最基本的方法。在制作建筑動畫的后期階段需要對畫面色調的各項參數加以調節,從而使畫面的色調在不同環境和不同時間做到有機統一,另外處理作品的整體色調也影響著作品氛圍和情緒特征的表現。單獨突出和淡化某些色調一方面能夠展現多彩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也能表達出特定情節的含義,呈現最優質的畫面效果。對于如今的觀眾來說,已經具有非常豐富的視覺經驗,常規平淡的畫面已經無法吸引注觀眾,而數字媒體技術中呈現的特殊視覺效果則能夠極大地提升觀眾對建筑動畫的關注度,感受到更有沖擊力和表現力的畫面。
基于數字媒體技術的建筑動畫展現的基本內容就是符合觀眾需求的感官體驗,融合觀眾的審美心理和交互體驗,為觀眾提供最優質的建筑動畫。建筑動畫借助數字媒體技術這一表現手段,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呈現建筑場景,讓觀眾能夠欣賞到不客觀存在或者是無法親自看到的建筑場景,身臨其境感受經典的藝術氛圍。
[1]李渝嬋.基于數字媒體技術下的建筑動畫應用研究[J].今傳媒,2015(1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