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曉英
廣播作為傳統三大媒體之一,在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伴隨著外在的壓力,廣播節目的創新舉措也在不斷更新。而廣播金融節目,由于聽眾的特殊性與局限性,創新舉措就更加凸顯的尤為重要。如何用接地氣的方式,來增加客戶的粘性,提高廣播節目金融的收聽率,提升電臺的經濟效益,值得廣大廣播金融節目從業人員認真研究。
廣播節目與電視節目最大的區別,就是無法提供即時的畫面,推送方式相對單一,主要是依靠聲音來進行傳播。因此,廣播節目受媒介傳播特殊性的影響,就必須要依靠主持人的聲音、背景音樂以及播送的內容等特色來吸引受眾進行收聽。這種依靠聲音吸引聽眾、內容感染聽眾的節目方式,必須要通過聲音的特質與內容的實用性來克服無法提供視覺感的制約。
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受互聯網影響,人們利用PC、手機終端來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利用收音機來聽廣播節目的方式越來越少。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APP軟件、網絡電臺逐漸普及,人人都能成為媒體人,自媒體的廣泛傳播成為趨勢,拋開視頻直播節目而言,廣播節目創新方式受限明顯,多數為節目內容的創新。
大部分廣播電臺的利潤模式都比較單一,除了插播硬廣、邀請客戶做客直播間進產品推介、重要節慶活動與賽事的現場直播,基本沒有太多的利潤增長點。信息網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樣也讓媒體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成為常態。受此影響,廣播行業近年來的利潤增長點開始逐步拓展,但大體的方向還是統一為從線上到線下的轉移。利用線下活動提升電臺利潤成為新的趨勢。
金融對于外行人來說有著“高大上”的形象,總感覺很高冷。其實,金融關乎每個人的生活。無論是股票、基金、黃金、期貨等理財,還是貸款、融資、抵押,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廣播金融節目如何用接地氣的方式來打破高冷的外表,促進金融節目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注重如下幾個方面:
金融節目要鎖定聽眾的耳朵,必須從聽眾的需求著手來設定節目內容。例如,股評節目,此類節目有很多,中央級媒體所能邀請到的專家層次會更高,因此對于地方電臺就要慎重考慮此類節目的設定。銀行專欄,當前銀行固定存款利率相對較低,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設定專欄內容就可以從近期區域內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推介來著手,吸引喜歡穩定收益的這部分受眾。融資節目,此類節目內容可以與對接銀行和商家(如:中小微企業)來展開供需宣傳,這樣做既可以增加客戶的粘性,又同時增長了廣播衍生產品的收益。
廣播傳統節目,多數為單一的信息傳遞,熱線直播互動交流已經無法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為此就必須要優化傳播方式,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平臺、微博平臺、網絡電臺來增加聽眾對信息獲取的渠道,數據復播功能可以更加有效的固化聽眾的習慣,強化聽眾的粘性。利用微信群、QQ群,可以有效掌握聽眾信息的反饋,并可以及時獲取聽眾對節目改進的建議,對節目品牌的塑造具有極大的益處。電臺主播還還可以依托節目,打造個人品牌,以此加強與聽眾的交流與互動和鎖定增加粉絲群。
金融節目最大的特點是專業性較強,有些專業術語晦澀難懂。對此,就必須要提高主持人的專業素養,節目主持人要能夠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金融專業術語。主持人必須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普通老百姓角度,說百姓能聽懂的話,這就需要金融節目主持人平時不斷學習、了解和積累金融知識,要做大量的功課,才能用通俗的語言在節目中給聽眾傳播,這樣的技能來自于日常的積累,更源于主持人對金融節目的熱愛與研究。
廣播金融節目,不能僅盯著線上節目的內容,還必須要注重節目的衍生。銀行專欄的節目,要注重節目線下活動的策劃與實施,活動冠名此種方式已經成為傳統和歷史,更需要從銀行金融產品的主題本身來挖掘。例如開展兒童銀行理財產品的宣傳活動,可以邀請部分優質客戶帶領孩子參與貫穿有普及金融知識和親子活動的主題系列活動。高校金融專業學生畢業季,金融機構還可以通過冠名、主辦、協辦等主題活動的方式,一方面提升企業品牌以及產品的宣傳,另一方面還可以為企業發展增員,選擇適宜的見習員工或正式職員。活動本身是手段與方式,豐富其形式,是為了金融機構最真實目的的有效實現。
金融節目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對內,節目主持人需要具備一定的金融專業知識,才能保證不說外行話,不做外行事,這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就提出必須的專業要求。對外,節目嘉賓,金融機構的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業內影響力或高度專業人才;如若是獲益聽眾現身說法,對節目的點亮與增彩,就務必要保證其真實,切不可用“托”代替,不能為了強化節目的效果過度渲染,讓聽眾感覺是假的,所以,真實性和專業性是有效提升金融節目的有力支撐。
受互聯網時代新興媒體的影響,廣播金融節目必須要正視廣播節目本身存在的不足,切實從豐富節目內容、優化傳播方式、改善主持方式、注重節目衍生、強化專業影響等多個方面著手,以接地氣的方法來拉近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促進節目品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