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學武
政法新聞報道是當前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之一,但是在報道實踐中也引發了不少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源于政法記者的行業素養參差不齊。總結近年來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一名出色的政法新聞記者應具備五大素養,即政治素養、法律素養、文化素養、專業素養、職業素養。
新聞媒體是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喉舌。所以,媒體記者必須要有明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的政治立場。在新聞采制過程中,不管是獲取新聞線索、判斷新聞價值、確定報道主題無一不需要強大的政治素養來支撐。政法記者是媒體記者中最中堅的力量,他們代表政法系統、乃至國家發聲,凝聚正氣、傳遞正能量,更應該擁有良好的政治素養。政治素養是政法記者的靈魂,沒有政治素養,記者在采訪政法新聞中就容易迷失方向,編寫的新聞就會缺少思想,報道方向也容易出現偏頗。因此,每一名政法記者必須要深入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用正確的政治理論武裝自己的思想,努力培養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去判定美丑善惡,去選取、采制新聞。此外,還要認真研讀中央、省級有關綱領性文件,明確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并把它溶入到新聞采編工作中去,積極宣揚真善美,正確引導讀者、觀眾的言行。
現代社會已進入法治社會,人民群眾的法制意識越來越強烈,也善于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用法律評價公平正義。政法新聞樁樁件件、事事處處涉法,政法記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才能準確地報道政法新聞,服務國家和社會。這也要求政法記者必須熟悉國家法律條文,特別是采編公安、檢察、法院等政法部門的行業記者,不但要熟悉有關的法律條文,還應該熟悉辦案、起訴、審判等等基本程序;否則就難免出現錯誤報道,甚至引起社會負面輿情,使政法機關乃至國家理政、外交陷入被動局面。2002年,福州發生一起偷渡案,一名記者不熟悉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國家對外的宣傳口徑,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擅自更改公安部門通稿中的標題,結果引發了外交事件。因此,政法記者在采編新聞過程中,不但要運用法律知識去采寫新聞稿,還應該與政法系統的宣傳部門進行密切的溝通協作,共同審核把關新聞稿件,確保不失泄密,積極正面地引導社會輿論。
信息時代已經來臨,人們對信息的來源要求越來越高。新聞作為人們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在收聽收看、閱讀新聞時不僅要獲得現場、當下所發生新聞事件的信息,還要了解事件背景、歷史關聯信息。這就要求我們每位合格的記者都應該博覽群書、不斷拓展知識領域,更新知識層次,成為一名知識、經驗以及技能都超越普通人的卓越新聞人。梁衡先生在《新聞綠葉的脈絡》一文中談到,“新聞的學問為什么不引人注意?因為它的學問被化掉了。化作似有似無,化在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哲學以及各種專業知識和生活知識這中,化在各個行業、各種人身上。”也就是新聞學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它涉及廣泛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政法系統的新聞所涉及的知識面比一般的新聞更加廣闊,因此政法記者只有博覽群書,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更好地當好記者。
政治新聞采編過程是對政法記者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考核的過程,它有很強專業特性和專業要求。一是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當政法新聞事件發生時,政法記者要用對社會負責的態度來準確判斷新聞事件的價值。比如,有些政法新聞事件看似很吸引眼球、有新聞價值,但為了社會安定穩定,卻不能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傳播。二是不凡的寫作能力。記者是使用文字來為新聞宣傳工作服務,因此作為一個新聞記者,還必須具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這不僅需要較為深厚的文學素養,還需要不斷地練筆。三是良好的交際能力。在政法新聞采訪中,經常會遇到采訪對象畏懼或抵觸采訪,良好交際能力往往能快速地打開采訪困局。特別是采訪犯罪分子,只有攻破他的心理防線,才能獲得滿意的采訪結果。四是獨特的思維模式。一名優秀記者,應當注重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培養和鍛煉。敘述政法新聞故事,有時就像偵查破案一樣,沒有良好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很難將事件的發生、發展和結局講述清楚。
職業素養是指記者從事新聞工作時要遵循的工作規范和準則。主要是記者的職業道德和工作作風等方面。政法記者始終要把國家和社會利益擺在首位,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始終牢記職業操守,不以經濟利益為核心,不貪圖享樂、追求特權,不做有償新聞。要有堅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面對一個新聞事件,記者在采訪報道中,可能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阻力和困難。只有堅持不懈,百折不回,才可能最有希望接近事實的真相。要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嚴防差錯。特別是政法報道,有時一字之差,謬之千里。工作作風要務實。要經常深入基層,貼近群眾開展報道工作,不道聽途說,不做虛假報道。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魄。只有擁有強壯的體質,才能與政法人員一同發揮連續作戰精神,才能捕捉到最現場、最鮮活、最感人的故事。
總之,法治時代對政法記者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大家只有認真學習,積極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才能肩負重任,不負黨和人民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