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冠軍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報刊市場的競爭進入白熱化,如何能讓自家的報紙在報攤上脫穎而出,報刊版式設計尤其是封面頭版越來越引起報紙經營管理者的重視,需要招聘一些不是新聞科班出身但有設計能力的人員來對版面、圖形、數據、進行美化加工,從而吸引讀者,讓報紙賣的更多,所以說美術編輯是傳統媒體走市場的產物。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傳統媒體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厚報時代結束,各家媒體紛紛減版轉型,采編系統人人自危,紛紛找出路,針對美術編輯這個職業也有影響。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了解新聞,掌握新型的編輯技術和設計手段,熟悉視覺傳達規律的新型美術編輯我們給他全新的定義——新聞設計師。怎樣利用自身優勢在各家媒體紛紛轉型倡導報網互動的浪潮中站穩腳跟成功轉型呢?新聞設計師在向新媒體采編轉型具體工作實踐中,經過訪問借鑒總結出以下四個方面:
新聞設計(News Design)是基于新聞媒體作為載體、新聞規律為原則、新聞報道為主體的前提條件下,將文字與插圖、圖片、圖表元素相結合,利用色彩搭配、字體變化與版面局部,以直觀、客觀的形式將新聞內容傳遞給受眾,而在新聞報道中從事設計工作的,就是新聞設計師。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無疑給報紙新聞設計師的綜合能力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必須要革新設計思維,實現思維的“二維”到“三維”發展。要知道,報紙是用來“看”的,如何讓報紙更加好看,更加容易看,是新聞設計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調查顯示,有相當一部分新聞設計師飽受傳統思維的困擾,沒有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洪流,給報紙的銷售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如,有的新聞設計師對圖片的編排和剪裁十分“業余”,有的新聞設計師忽略了內容編排的象征價值和情感價值,只關注信息價值,有的新聞設計師對于大段文字的編排非要配置插圖,哪怕插圖與文字內容不符,這些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要讓報紙在激烈的媒體競爭市場中實現發展,新聞設計師必須要革新自己的設計思維,肩負起報紙編排、設計的主導地位,提升自己在圖片組合、插圖設計、內容美化上的發言權,應用創新化的意識來主動進行策劃。為此,新聞設計師要加強與編輯、記者之間的溝通,掌握受眾的愛好與新聞需求,主動進行策劃,根據報紙定位來選擇設計內容,立足于當前輿論,選擇關注度廣泛的插圖、圖片等,深入挖掘新聞的內涵與價值,根據具體內容要求來進行配圖,發揮出傳統報紙的媒介優勢。此外,還要提升工作主動性,在工作之余,積極學習,了解新媒體時代受眾對于報紙的閱讀要求,加強與編輯和記者之間的協作,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新聞素質。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知識增長能力非常迅速,作為報紙新聞設計師,要加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用最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擴展知識面,既要有牢固的理論知識,也要具備必備的審美能力與廣博的文化知識結構。報紙新聞設計師應該是相關領域的專家,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與布局,深入進行分析與研究,在日常工作中,要多觀察、多學習,不斷更新現有的知識結構,為新媒體時代的融合做好知識儲備,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夠編輯出優質的版面、圖形與數據,提升報紙內容的可讀性。此外,新聞設計師要尤其注重新媒體設計技術的學習,其中包括電子產品、多媒體網絡、攝影、動畫、游戲等內容,與其他知識相比,新媒體設計技術有著復合性、時代性、跨學科、實用性的特征,新聞設計師可以利用網絡培訓、脫產培訓等形式,吸收汲取先進的媒體設計技術。
在新媒體的崛起下,報紙的經營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要面對讀者流失、印刷成本、廣告減少的壓力,還要應對新媒體帶來的沖擊。為了在夾縫中求得生存,部分報社紛紛進行組織結構改革,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新媒體的出現也讓民眾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傳統主體從以往的職業新聞獨家壟斷轉化為社會公眾的共享,雖然傳統媒體在新聞信息的傳播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促使了信源結構的轉變,新聞信息的傳播進入了自媒體時代,來自受眾群體的聲音開始備受重視。新聞設計師要積極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東風,適應環境的變化需求,實現報紙編排能力的提升。
對于報紙媒體而言,不僅包括信息、人力、財物資源,還包括渠道資源,報紙渠道資源的更新可以讓報紙及時被受眾接收,還具有聯系、銷售、品牌塑造、市場調查、建立等方面的功能。利用渠道資源,可以促進報紙的品牌化發展,提高報紙的可信度和美譽度,提升品牌資產,建立起良好的讀者關系和客戶關系,作為新聞設計師,要提升自己的渠道意識,通過提供優質獨特的內容和精彩的頭版圖文來吸引讀者,并形成品牌忠誠度,增加零售量。
[1]方利江.淺談云南廣播電視臺新臺址電視傳媒系統規劃與建設[J].現代電視技術,2017(04).
[2]許建俊.蘇錫常市縣臺廣電媒體融合創新發展調研報告[J].視聽界(廣播電視技術),2017(02).
[3]陳昌鳳.新聞客戶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從“澎湃新聞”、《紐約客》的實踐說起[J].新聞與寫作,2014(09).
[4]董俊良.微信公眾平臺:新聞傳媒變革的又一個機遇——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賬號為例[J].數碼世界,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