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洋
電視采編在電視節目及制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功能的拓展和角色的轉型極為關鍵。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媒體的生存及發展受到極大沖擊,電視編輯應對其功能和角色進行拓展和轉變。
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技術發生了極大變化,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新聞采編過程中,推動著傳播技術向不同于傳統大眾傳播技術的方向發展,傳播方式和技術都較為粗放。而新媒體技術的傳播體現出了較強的分眾化,能夠針對不同的群體推出相應的電視內容,也使得電視節目內容更加貼近受眾生活,更容易同受眾產生共鳴。在網絡技術下,新的傳播技術打破了傳統的技術同受眾間的代溝[1],在傳播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受眾的參與互動,這種良好的互動不但吸引了受眾的目光,還進一步強化了電視節目傳播的效果。在新形勢下,媒體間的競爭極為激烈,電視采編要不斷強化電視節目質量,從節目內容及形式上來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強化同受眾間的互動,以提升收視率。
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心理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影響著其接受電視節目的心態。電視節目初期,其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單一,受眾對自己想看什么樣的電視節目也不太明確,盡管受眾在看電視節目時具有較強的隨意性,目的性不強,但其卻對電視節目的多變性和創新性有著較強的要求。電視節目形式及內容很少變化,盡管該節目推出初期能夠收到很多歡迎,但也極易被電視節目的許多信息內容及形式所淘汰。受眾希望看到的是多變的節目。因此,電視采編要貼近受眾心理及需求,不斷創新和改革電視節目的形式及內容。
通常情況下,電視采編的角色比較單一[2],但在信息資源暴增的今天,電視采編必須轉變角色,向全能方向發展。當前,電視采編不僅要參與電視節目制作,面對微信、微博等眾多新媒體,及實現報道及時和競爭力的強化,電視采編不僅要做好電視節目內容的編輯工作,還要做好記者這一角色,且將其同新媒體進行無縫對接,以強化其效率。不然,電視媒體將在媒體競爭中處于劣勢。所以,新媒體語境下電視采編的角色必須向全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電視采編不僅要編輯節目的文字和圖像,還要對其進行定位、采訪、編排等。
但要完成上述角色的轉型,電視采編必須正確認識互動的規律,必須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電視采編不僅要對整個節目指向及風格進行把握,還要確保節目內容的積極性、正能量性。在確定采訪目標和編輯節目內容時,采編必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從而方能把握好節目的方向。而這種把握及指向性正是電視采編個人修養、價值觀及采編能力的綜合體現。也可以說其素養直接關系到電視節目的質量,電視采編要認識到采編能力、編輯技能與編輯知識間的互動規律。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采編人員的理論深厚的基礎上,沒有扎實的理論,難以得心應手地開展采編工作。
電視采編主要的功能是編輯節目內容和確定節目方向,但面對新媒體的發展,電視采編功能必須向編輯平臺、內容及話語功能上拓展。首先是在內容上,電視采編應將媒體編輯作為其重要的工作方式,要不斷學習新媒體特點并做出相應的改變,將新媒體編輯的相關內容融入到電視采編工作中,以強化節目的競爭力。其次,在編輯平臺功能上,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推動著傳播方式的巨變,手機、電腦及平板等成為了電視節目的終端,受眾能夠在此終端上獲取眾多資源,且互動機會較多。因此,電視采編應按照傳播平臺的不同特點編制出具有針對性的傳播內容及互動方式。最后,編輯話語功能的拓展方面。編輯話語是電視采編人員的工作語言,傳統話語在較為單一,所以其話語編輯形式也單一。而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量極大,挖掘和辨識信息的難度也很大。電視采編要從眾多信息中進行辨析和挖掘,以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當然,電視采編要拓展采編功能,首先需要強化品牌意識,增強節目的質量,其次要完善各類互動機制,構建適合受眾的各種互動平臺,并按照受眾的反饋制定特定的節目,使受眾接受信息由被動轉為主動。并充分利用熱線電話、短信參與、微博留言、微信互動等新媒體技術把受眾帶進深層次互動中。
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采編要改變思路和角色,拓展功能,方能適應發展步伐。但不管是角色的轉變還是功能的拓展都需要其具備深厚的理論和良好的綜合素養,否則,很難實現轉變角色和拓展功能。電視媒體要主動配合,將信息發布和互動從網上轉移到線下。視頻直播以微博、手機客戶端為平臺,實現新聞報道的實時性和視頻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開拓了一種兼具嚴謹、真實和全面、多元的政務信息發布新思路。
[1]鄧展明.新媒體時代的電視編輯的角色轉型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6(14):118.
[2]陳思思.全媒體語境下電視編輯的角色轉型和功能拓展[J].西部廣播電視,2016(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