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瀚文
根據統計,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比上一年又增加30萬人,如何妥善安置如此多的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了當前政府和相關單位面臨的艱巨任務[1]。為了使學生在校期間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與職業觀,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相繼在高校中出現,有助于為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大學生職業規劃等課程的設置在大學生就業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了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確保學生任職得以匹配。所以,在實際開展工作中,在貫徹黨的政策方針時,要保證大學生職業教學的順利開展,從而使大學生就業得到有效的保證[2]。
雖然當前我國教育開始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受學歷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職業規劃等相關課程高校和學生并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只要考試分數合格即可。就算按照課時完成職業規劃等課程的學習,也未能在學習中建立科學正確的職業規劃意識,不能主動自覺的進行規劃設計。當畢業后,才發現自身能力的不足,才開始向親友和教師咨詢就業建議。
自我認識能力是保證大學建立科學正確職業和人生規劃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自我認識能力就是要大學生能夠對自身的能力、價值和興趣等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但是從當前大學生認知能力現狀分析來看,無論是從能力上來看,還是從興趣上來看,都缺少客觀準確的定位,造成這一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大學生不能對自身的缺點和優點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進而影響了職業規劃。
大學生在開展職業規劃教學中,不僅需要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智力、能力和體力等因素。因此,大學生在開展學生和生活過程中,客觀的評價自身能力,積極探索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道路[3]。但是,有關的數據顯示,在當前的高校中很多大學生沒有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前景有一個客觀全面的研究,對于企業文化和發展前景更是沒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即使有些學生進行了職業規劃,但是只是了解規劃意識,未能將規劃付之行動。
在當前的職業規劃等相關課程中擔任教師的多數是其他專業教師代課或者是輔導員進行教學。不僅缺少專業化和系統化的職業規劃知識理論體系,同時也缺少專業的培訓和教育,從而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學質量和水平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在開展職業規劃教學時,要清晰的認識到并不是單純的只依靠學校、社會或者是個人一方面所能完成的,和學校、個人和社會三方面有著直接的聯系[4]。所以,在進行職業規劃教學時,要以社會需求為背景,確保學校和學生個人思想能夠做到與時俱進。特別是對學生個人來說,采取職業規劃教育是為今后就業奠定基礎,提高自我意識,培養成具有發展觀的理念,能夠清晰地認識到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更好的更快的融入到現實社會中去。從學校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從管理還是教學方面來說,都要充分的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為了保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開設能夠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將其設定為必修課程;堅持以專業課程和市場需要為基礎,大力發展具有市場經濟特點的職業規劃教學。另外,在校內應該建立具有專業性的教師隊伍,建立以專業職業規劃教師為主,加強非專業教師培訓的師資隊伍,從而建立一個具有較強專業素質和水平的專業規劃教師隊伍。
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積極發揮政府的直接作用,政府要根據相關政策和該地區教育的實際情況加以引導,使大學職業規劃教育不斷的得到完善,保證相關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在當前的職業規劃教育中存在著形式不統一的問題,這就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建立行之有效的強制性措施,評價不達標的,在給予批評的同事,還要加強督促并進行糾正。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5],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后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通過對職業生涯的管理,考核與修正,使職業生涯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自己時刻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
[1]李純.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求知導刊,2017(3).
[2]劉鈺爽,馬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6(18):62-62.
[3]張真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思考與建議[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1):22-22.
[4]鞏夢丹.淺論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建議[J].現代交際,2017(4):131-132.
[5]蔡雪.大學生學業規劃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亞太教育,2016(2):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