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偉浩
一般而言,所謂社會責任感,是指作為社會人或者機構,其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對社會整體的共性,比如公共衛生、環保意識、慈善精神等等。媒體的社會責任理論認為,媒體有責任、有義務傳播高雅文化,塑造高尚的道德理念;公眾有權利要求媒體傳播高雅的文化。
相較于涉及公共事務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類信息,娛樂化節目不是不可以存在,而是應該有一定的尺度和邊界。就娛樂節目的特性而言,首先應具有娛樂的性質,理應包含觀眾樂于接受的輕松與愉快,但堅決抵制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娛樂節目應該努力轉型升級,豐富思想內涵,傳遞正能量,實現積極的教育作用和社會意義。
《大衛小夫DODODO》是廣東廣播電視臺羊城交通臺的一檔綜藝娛樂節目。綜藝娛樂節目滿足公眾的娛樂需求,緩解受眾現實生活的壓力,具有怡情的作用。另外在娛樂的需求上,節目還有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功能。本節目通過策劃不同的選題,運用娛樂的方式,傳遞有價值,有正能量的內容,使聽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我國媒體是黨的喉舌,這一性質決定了娛樂節目必須承擔社會責任感。廣播電視是喉舌工具,具有新聞宣傳,輿論引導,文化教育,社會服務和審美服務功能,宣傳教育應作為主功能放在首位。《大衛小夫DODODO》在節目中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發揮節目的價值引領作用。
娛樂節目所定位的受眾主要是年輕群體,而年輕群體也很容易受到節目的影響。年輕的受眾,在選擇節目時會偏向娛樂,輕松的內容,而忽視掉對自己有教育意義的內容。
尼爾波滋曼的《娛樂至死》,描述了一個媒介娛樂至上的年代,媒介的泛娛樂化使年輕一代人已經變得不會思考,麻木地接受膚淺娛樂的思想,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這是一個可怕的世界,但這個世界實際也在現實生活中慢慢得到驗證:膚淺庸俗的網紅、同質化而沒有任何意義的真人秀節目、手機媒體的淺薄碎片化閱讀等等現象。媒體自身有議程設置的功能,面對年輕一代群體的需求,針對年輕人的受眾非理性特點,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教育的責任。
《大衛小夫DODODO》作為綜藝娛樂節目,年輕受眾居多,節目的影響力也是在這一群體范圍,所以應該具有社會責任的意識。
相比其他節目強行灌輸的宣傳手法,娛樂節目更容易使受眾從心理上順其自然地接受內容的教育意義。
《大衛小夫DODODO》在節目過程中,抓住聽眾的反饋,傾聽他們的想法,拉近彼此之間的心靈距離。在與聽眾互動的過程中,聽眾與節目達到了一個平等的地位,在平等的氛圍中,節目傳遞的價值觀念更容易讓受眾信服。
信息是媒體的最基本的功能,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是傳媒產生的動力。一個媒體應該樹立為受眾服務的意識,解答受眾疑惑,消除信息的不確定性。《大衛小夫DODODO》作為綜藝娛樂節目,不僅僅滿足聽眾娛樂信息的需求,還根據時下受眾的關注熱點,在輕松的氛圍解讀聽眾的生活疑問,將知識與娛樂為一體,達到更好的節目效果。
2014年,廣東省尤其是廣州市登革熱施虐,廣州病例最多,占全省總人數的九成。因此節目決定制作一輯特別節目,向聽眾傳授登革熱的知識,并傳達“登革熱,不用怕”的科學理念,讓聽眾在身心放松、開心游戲之余學習登革熱的防控知識。
該節目通過電話游戲的方式選取了四位有一定登革熱防治知識的聽眾,讓他們每人準備四樣防蚊、滅蚊法寶,讓兩位主持人挑選并武裝在身上,在后花園跑一圈以“試驗”這些法寶是否真的有用,并請來專業人士進行點評。該節目可聽性強,加上為節目量身定做的主題曲,令節目具有豐富的聽覺效果,是一輯不可多得的主題性游戲節目。
媒體應該主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發揮好節目的價值引領作用。
“新24孝”就是指新版“24孝”行動標準,主要是鼓勵當下的年輕人盡好對父母應盡的孝道,但很多為人子女的都不清楚這24條行動標準是什么,因此,電臺特意制作了這輯特別節目。
節目從《大衛小夫填歌詞》比賽開始,選定的主題是“新24孝”,讓大家圍繞“新24孝”,找喜歡的和熟悉的歌曲重新填詞,最后,三位選手脫穎而出。節目中安排了他們就“新24孝”的內容組隊玩游戲,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了“新24孝”的內容,增進了相互感情。
該節目主題鮮明,通過娛樂游戲的形式,在歡聲笑語中讓聽眾學習了“新24孝”的內容,讓大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得到啟迪,當中融合了音樂、廣播小品、詩朗誦等多種節目元素,形式生動活潑、充滿正能量,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媒體具有文化傳承的功能,將傳統的文化與當今文化進行融合創新,使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羊城交通臺面對的受眾群體主要是廣東聽眾,節目應該抓住本土文化的特征進行傳播。
粵語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語言。但是,隨著大量外來人口涌入珠三角地區,不少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規定在校園中要說普通話,越來越多的廣東人不會說粵語或者說得不地道,其中大量的粵語文化他們就更不了解。
為此節目特意制作了推廣粵語文化的節目《粵來粵愛你》,除了邀請本地著名歌手東山少爺擔任形象代言人并演唱了節目的主題曲《粵來粵愛你》,更廣邀藝術家、明星等擔任出題人,希望通過他們的影響力掀起一股聽粵語、學粵語、講粵語的潮流,讓這一古老的語言被更多年輕人認識,繼而得到傳承。
本節目構思奇妙,以尋寶之旅貫穿整個節目,由兩位主持人擔任導游,帶領聽眾尋找粵語文化的寶藏,通過五位聽眾參與游戲的方式,一一發掘了粵語中的“寶藏”,讓聽眾在參與游戲中學習了豐富的粵語文化知識。節目制作了一首節目主題曲《粵來粵愛你》,節目輕松、有趣,既具有娛樂性、又具有知識性和觀賞性,令它在娛樂節目中獨樹一幟,深受聽眾的喜愛。
總之,娛樂文化現象源于社會公眾的娛樂需求,是大眾傳播時代信息批量生產的結果。在中國語境下,媒體是黨的喉舌,娛樂節目不能僅僅聚焦于娛樂,也不能刻意迎合公眾的需求而提供過度娛樂化的信息。娛樂節目的受眾群體是年輕人,更加需要媒體起著價值引領的作用。另外,娛樂節目手法深受受眾喜愛,使節目的宣傳效果更佳。針對娛樂節目現在的現狀,提出以下相關建議,娛樂節目應該樹立為受眾服務的意識,傳遞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弘揚傳統本土文化。
[1][美]尼爾.波滋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美]新聞自由委員會.一個自由而負責任的新聞界[M].王征,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孫翔飛.傳播小王子[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