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國勤
新聞媒體是黨的耳目喉舌,新聞記者的工作就是為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搭建橋梁。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對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服務,以真實的報道、正確的輿論引導廣大人民群眾。
首先,新聞工作者要清楚的認識和分析大局。大局意識要從現實出發,對現實情況要有一個宏觀把握。
比如新聞報道《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穆青等同志把握了當時國際國內的時局態勢,通過對焦裕祿同志的樸實報道,展現了一代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為新聞報道樹立了新風向。作品中所蘊含的力度、深度和廣度體現了作者對宏觀、大局的認識和把握。
其次,新聞工作者要時刻把握大局的發展方向。大局意識是能動的,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把握大局意識就要求新聞記者要對當前的局勢具有預見性,敏銳地洞悉大局的歷史走向,根據客觀事物發展規律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判斷。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篇稿件就站在一個新的高度看待“中國制造”的宏觀發展方向:“中國制造”不等于“中國創造”,要持續“中國制造”的輝煌,必須實現向“中國創造”的跨越,不但沒有否定“中國制造”的輝煌,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展示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只有心系大局意識,用宏觀的眼光看待事物發現,新聞記者才能在面對復雜問題和各種重大事件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耳聰目明,高度自覺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長期的實踐經驗告訴新聞記者們:通過捕捉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來了解群眾思想情緒,從而把握當前時代背景下群眾情緒的全局。因為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通常是輿論的焦點,是反映群眾情緒的鏡子。
當前,國際局勢嚴峻,國內的新問題新情況也層出不窮。在這種機遇與挑戰同在、發展與風險并存的復雜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增強政治嗅覺和鑒別力,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找準立場,從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分析社會的主要矛盾,洞悉群眾的思想動態,自覺地和黨中央保持一致。
最后,新聞記者要服從大局,并服務于大局。
當個人與集體的利益發生矛盾時,要自覺地做到個人服從并維護集體利益;當局部狀況和整個局面不一致時,局部必須服從全局,堅決實行民主集中制,而不是以任何借口站在自己的立場維護個人的利益,而忽視集體和全局,做出有損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情。作為新聞工作者,要以一名黨員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自覺執行黨的宣傳方針和宣傳紀律。
在服從大局的前提下,要主動支持大局、維護大局、為大局利益服務。用新聞記者的實際工作推動矛盾的解決,優化改善全局態勢。在新聞宣傳中,根據大局的需要做好每一條新聞,用最好的東西“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教育人”,就是在為大局服務。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要不斷努力培養自己的大局意識。
首先,要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在新聞報道中,找準正確的導向,在宣傳工作中,傳遞積極樂觀,先進科學的正能量。新聞記者要從自身做起,不斷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不斷維護電視新聞的公信力。敢于揭露和批判各種社會的不公正、不公平現象,做新聞事業中的一股清流,堅持真理,揚清激濁,堅決把輿論監督落到實處,自覺踐行新聞道德準則。
同時要以基本國情為準繩,認真學習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自我約束力、政治鑒別力。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社會,并將其有效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深入一線實地調查研究,密切關注事實變化,通過對事實的表象剖析其內在實質。這需要新聞工作者經過縝密的觀察、思考、分析、研究和判斷,去挖掘事件的真相,客觀公正的進行正面報道,交代清楚新聞事件的影像,從正面報道,而不是為了獵奇編造。
其次,要不斷提升自己,熟練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去完成新聞宣傳工作。新聞記者對本行業的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不能淺嘗輒止,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及時準確的察覺,并有的放矢的做出正確的處理。新聞記者高超的專業技能,取決于在重大選題面前,所具備的靈敏的政治嗅覺,以及嫻熟規范的寫作技法。
最后,要注重個人行為,培養大局意識。清楚認識當前局勢,自覺地將這種認識轉化為一種意識、一種觀念。做到馬克思主義的知行統一。為了增加新聞的傳播效果,可以科學地策劃新聞報道方式及內容。要抓住有價值、典型的、公眾關心的新聞事件,選擇可行的新聞報道思路,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從而達到最佳的新聞傳播效果,但要確保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可靠性。
總之,新聞不是簡單的信息交流,新聞工作在黨的工作中、在社會工作中的地位的也不僅僅是發消息。新聞報道是思想的交流,新聞記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大局,聽取群眾思想、聽取群眾意見,在此基礎上,最重要的是,要把來自群眾的思想觀點,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加以分析,再結合我們黨的新思想,通過記者的筆傳達給群眾。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觀點武裝新聞工作者的頭腦,把有利于群眾和社會的思想傳達到群眾中去。
新聞記者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創新意識、導向意識、責任意識,讓新聞作品始終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肩負起社會責任感,將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確的去引導群眾,防止和杜絕不正確的思想在群眾中蔓延。
[1]范洪偉,試論地方電視新聞宣傳的大局意識[J].黑河學刊,2010(7):44-44.
[2]李蕾,高海珍.甘惜分:記者要有大局意識[J],新聞與寫作,2014(4):25-28.
[3]高愛平.淺談宏觀意識與記者素質的關系及其重要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5(8):92-92.
[4]孫學麗.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輿論引導力[J].中國地市報人,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