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俐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新媒體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似乎人們更熱衷于通過智能手機或是電腦等方式實現閱讀,正在慢慢地拋棄紙媒。這對傳統的出版業造成巨大的沖擊,致使傳統出版業舉步維艱。面對競爭巨大的出版市場,傳統的出版業未來的發展道路在哪里,新媒體時代的巨大挑戰中是否蘊含同樣巨大的機遇。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基于行業的從業經驗提出個人的觀點,并對傳統出版業的發展出謀劃策,力圖為傳統出版貢獻微薄的力量。
科技的發展為閱讀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端的方式,隨時隨地地接收微信、微博、互聯網等新媒體提供的信息,并快捷將它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接受到。繁忙的工作,更少的休閑時間,也讓大多數的人們習慣于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而新媒體正是這種閱讀方式最好的載體。當前,各大新網網站取代報紙,各大知識網站層出不窮,電子書對紙質書的取代,這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新媒體的誕生,促進了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獲取速度,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樂趣,人們對于新媒體的依賴也與日俱增。相對于新媒體的快捷、碎片化、輕松的特點,傳統的出版物卻顯得缺乏活力和死板沉重。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需要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而傳統出版無法滿足人們的這一要求。更新速度成為阻礙傳統出版發展的最大因素。
如上所述,新媒體雖然快捷、靈活,但也存在著碎片化、單薄淺顯的問題。傳統媒體則正好能彌補新媒體的軟肋。相對于年輕的新媒體,傳統媒體聚集了更多的專業媒體人,也積累更深厚的經驗,對信息和知識的搜集、整理、加工、歸納、深化等方面更為專業。人們對于傳統媒體的信任度也明顯大于新媒體,在尋求專業知識時,人們也更傾向于購買紙質的圖書。
新媒體搶占市場的同時,也為傳統媒體提供了大量新鮮的一手資源。新興作者大多樂于在新媒體上發布自己的創作和資訊,各地各種學術會議和文化活動的消息也能通過網絡輕易獲得,各類暢銷書的銷售情況也不再是秘密。傳統媒體如果轉變思路,將新媒體作為可利用的工具,轉變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就能將挑戰變為機遇。
目前,出版市場競爭非常的激烈,市場中的圖書種類更是多種多樣,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因此,與其出版更多數量的圖書,還不如增加圖書的質量,在當今社會,不管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出版最大的競爭力度不是數量的多少,而是質量的高和精。“內容為王”,在信息極度公開透明的時代,反而越來越成為顛撲不破的真理。所以說,傳統出版要利用新媒體所不具備的紙媒的優勢,要在質量上提高追求,給作者提供更好的紙質的閱讀體驗,并且能夠從圖書中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只有以品質拉攏消費,才能提高傳統出版的銷售量。因此,傳統出版業一定要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豐富閱讀資源。
另外,傳統出版相對于新媒體的一個更大的優勢就是人才資源,傳統出版發展規模較大,時間較長,對市場的了解比新媒體更多,如果傳統出版能夠利用這一豐富的資源進行改革和創新,傳統出版一定能夠立于不敗之地。而傳統出版也可以在呈現下降的趨勢下實現逆轉。
傳統出版與新媒體的合作發展是出版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又一條思路。出版業肩負著文化傳承、傳播的使命。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載體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出版業還只滿足于過去的生產和思維方式,將很難擔負起時代的使命。所以傳統出版業應該樹立起自信,一方面從人才建設、體制機制創新上為融合發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從產品、技術、平臺、服務等方面與新媒體融合,來應對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如果傳統出版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優質和更豐富的信息服務,將傳統出版的優質人才資源和信息資源進行整合,才能更好的為消費者服務。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QQ等網絡交流工具給傳統的出版創造了非常好的銷售平臺。因此,在傳統出版物的選題和策劃上,編輯需要對應用到的新媒體形式進行考量,使傳統出版物借助新媒體渠道能夠迅速的投放市場。在新媒體盛行的時代下,讀者即是消費者又是傳播者,讀者通過分享的方式對產品進行傳播,可以有效地使產品得到推廣,而傳統出版要將讀者的這種心理充分的利用起來,通過讀者在網絡通信方式的傳播下,使產品迅速得到推廣,并且吸引讀者消費,使傳統出版不斷的向前發展。
[1]茹家鵬.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出版單位的數字化轉型探究[D].河南大學,2013.
[2]曹健敏.傳統出版的新媒體融合與創新實踐研究——以時代出版“時光流影”項目為例[J].編輯之友,2015-07-05.
[3]余德旺.數字新媒體環境下的大轉型:中國傳統出版產業向大文化傳媒產業升級[J].河南社會科學,2011-11-01.
[4]李文革.淺談新媒體時代傳統出版的生存和發展[J].傳播與版權,201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