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雨婷 張宜弛 馬 云
電視新聞節目憑借著它的權威性、時效性、真實性在眾多電視節目類型中占具重要位置。目前我國電視新聞節目制作趨向成熟,主持人作為新聞節目承上啟下的關鍵因素,對于節目進程和主旨表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語言技巧的合理表達能夠將一檔電視新聞節目想要傳達的思想內容極致化,從而達到新聞傳播的目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受所主持節目類型和性質的影響,在語言表達和形態表達中更加嚴謹莊重,更具權威性,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技巧對節目的傳播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焦點訪談》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推出的晚間新聞評論類節目,自1994年開播以來,一直是央視新聞節目的標桿。《焦點訪談》采用了演播室主持和現場采訪相結合的方式,先以演播室主持人引出當天節目的主題或話題,通過現場采訪的形式完成對事實主體的敘述,再回到演播室由主持人實現對事件本身的評論。因此《焦點訪談》的節目主持人在節目整個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其語言技巧的合理表達體現在情感融合、新聞語感和副語言三個方面,為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做出良好示范。
新聞節目主持人在進行主持活動時的情感由具體稿件或者自我組織的語言引發,并由有聲語言表達出來,它是伴隨每次的播講始終運動著的。任何形式的新聞節目,情感始終融入新聞節目主持活動中。
中國播音主持界泰斗張頌老師認為:“對象感就是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對象的反映,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受眾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緒等,并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于運動狀態。”新聞節目的主持活動是在空間有限的演播室中進行的,主持人在進行語言表達時面對的也只是攝像機。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達到語言表達的最佳效果,要想使新聞訊息更好地傳遞給受眾,更好的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新聞節目主持人要具有良好對象感,明確節目的受眾群體。一般來說,新聞節目的受眾群體基本上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群眾,但也會因為具體的節目形式和內容擁有一批專門的受眾。主持人要想做到對象感,要清楚本節目或者這期節目想要為哪類群體傳遞信息,設身處地地站在他們的角度進行語言表達。
《焦點訪談》作為一檔深度新聞節目,受眾的年齡階層多為22歲之后的成年群體,在錄制節目時,主持人通過對稿件的熟悉和解析,以自身為出發點代替受眾找到他們想著重了解的資訊,在進行錄制時將這些重點資訊以一種循循善誘、親切的語調向受眾說明,這種設身處地的主持方式是為良好對象感的體現。2017年5月5日播出的《焦點訪談》內容是有關中國制造的C919飛機成功首飛,對于這種具有一定專業性的題材,受眾會產生疑惑感。因此在一開始的主持中,主持人勞春燕考慮到受眾的疑惑,用親切而又自然的語調進行解讀:“很多人都坐過大飛機,但是通常情況下,我們坐的大飛機不是A打頭的空客,就是B打頭的波音。如今,C來了!”“C919有什么不同凡響的地方”“研制難在哪兒”。勞春燕通過一開始淺顯易懂的大飛機到隨后替受眾拋出問題,不僅起到了引出正片的作用,還體現出作為一名電視新聞主持人優秀的對象感。
新聞節目不論是談話式新聞節目還是播講式、宣讀式新聞節目,題材都很嚴謹,也就意味著新聞節目主持人對于感情的把握要恰到好處。一篇新聞報道的主持詞在由主持人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主持人要考慮到節目的整體內容等各個因素來投入情感。有些主持人在進行主持中,過度地投入自己的主觀感情,與節目想要表達的訊息相背離,影響到了節目的整體效果,造成社會輿論,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焦點訪談》每期的節目選題不同,有民生紀實、有國家科技、有犯罪報道,在進行主持活動時主持人會對不同選題進行不同的情感處理,這樣節目整體的情感基調才不會傾斜,也不會過輕或者過重從而失去平衡。
新聞語感就是指主持人對新聞進行報道時,停連和重音運用自如,語言準確、快速、成熟,表述事件的措辭到位,目的明確。擁有好的新聞語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僅要對稿件有深刻而具體的感受,還需要主持人具有邏輯感受。邏輯感受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的本質,包括稿件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最終目的;二是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要形成一個鏈條,包括語言的上下銜接、前呼后應,表現出語言的流暢性、連貫性。培養新聞語感聽起來很簡單,但它卻是扎實的基本功和勤加練習結合的產物。我國優秀的新聞節目主持人都是經過自己在臺下每一篇稿件的練習,才練就了好的新聞語感。在《焦點訪談》播出的20多年時間里,一共走出了將近20位優秀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其中耳熟能詳的白巖松、敬一丹等主持人,對于新聞稿件語感的把握是經過時間和自身不懈努力才成就出的,因此優秀新聞語感的形成是一個長期過程。
副語言又稱輔助語言,它包括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體態穿著等。副語言和有聲語言在進行主持活動時的地位同等重要,二者是同質異構的互補關系,受眾在收看電視節目時,主持人的言與行一并為受眾所接收。因此對于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而言,副語言能夠將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地更真切,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將肢體語言運用于新聞節目主持人的主持活動中,有利于信息的傳遞和敘事的能力 。觀眾通過主持人的肢體語言,豐富自己對語言敘述的認知和理解,從而產生全方位、立體的感受。當然,新聞主持人的肢體語言雖有利于節目內容的表達,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度,因為每一個微妙的動作都會泄露出主持人內心的想法,而且有些在生活中的、不利于上鏡的小動作會埋藏在主持人的潛意識中,稍不注意就會表現出來,影響節目的質量?!督裹c訪談》節目形式是演播室和正片兩部分穿插結合,主持人通過手部動作引導受眾從播放完正片的大屏幕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完成節目兩部分之間的銜接;在表達節目和自身評論時,主持人會通過加強手部動作從而表達強烈的主旨,吸引受眾的聽覺和視覺。
主持人的著裝也是副語言的一種表現,它直接參與視覺形象的塑造,是傳遞信息的無聲語言。主持人規范的著裝能夠彰顯媒體特征、樹立起節目環境特征、展現主持人個人風采。襯衫搭配西服或者套裙對《焦點訪談》的主持人來說或許不是最時尚的著裝,但卻是節目保持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最佳著裝方式。《焦點訪談》注重深度解析新聞背后的故事和原因,這樣的節目性質要求主持人著裝在不失嚴肅和說服力的同時,也要表現出主持人的親和力。正裝體現出莊嚴感,同時一條與正裝配色適當的亮色領帶或者一枚優雅大方的胸針都可以為新聞主持人的整體形象進行點綴,正式中增加一些親和之感。在2017年1月1日的節目“2017‘超級’的期待”中,主持人侯豐的領帶顏色由之前經常出現的藍色、棕色、黑色,轉換成了紅白相間的條紋樣式。紅色代表熱情、希望,主持人的領帶與這期節目所表達的期待2017年的主題相呼應,是一種無聲語言的表達。
語言是主持人節目內容形式的重要載體,語言技巧是主持人語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語言技巧的合理運用,能夠讓主持人扎實自己的基本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技巧的訓練開闊自己的眼界、博覽群書,能夠提升自己的受眾意識,認真貫徹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遞出群眾的夙愿與渴求,同時也可以提升整個人的綜合專業素養。新聞節目主持人如果能夠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節目本身的情況合理地運用語言技巧,就能夠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風格,能夠為受眾眼前一亮、記憶深刻,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樹立良好的節目品牌形象。
[1]丁智擘.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著裝藝術[J].當代電視,2015,0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