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明
(滁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的不對等性探析
黎 明
(滁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英美文學作品在我國文學事業的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幫助讀者更為真切地品讀文章中的深刻內涵,不能采取普通的翻譯模式來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文學作品飽含作者的真情實感,科學地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有助于突破作者和讀者間的文化隔閡、達到精神上的共鳴。本文探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分析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基本策略。
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不對等性;問題研究
英美文學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西方文化的發展歷程。讀者透過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能察覺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英美文學作品的翻譯被寄予厚望[1]。翻譯工作者在翻譯文學作品時,要在掌握作品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將作者想要表達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來,消除作者和讀者文化差異的隔閡,使讀者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文化內涵。本文對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的不對等性進行探析,在闡述中西方文化主要差異的基礎上,提出英美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
(一)風俗文化
受到地理環境、政治格局、傳統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文化出現了顯著的差異[2-3]。作為彰顯民族內涵的重要元素,風俗文化對民族思想觀念的影響是深遠的。風格迥異的民族特色造就了不同形式的風俗文化。翻譯者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只有運用適當的翻譯技巧,恰到好處地體現這種差異性,才能充分彰顯出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如英文的“old”和漢語的“老”的含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著天壤之別。“old”一詞在部分語言環境中有強調落后的意思,其在句式的應用中多帶有貶義。相較之下,“老”字在中文語境中多被解釋為年長或資歷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尊老的內涵。由此看來,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翻譯人員若只注重對詞意、語法、句型等內容進行翻譯,顯然不能完全展現原著想要表達的含義,甚至會引起文化內容的歧義,影響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只有深入掌握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性,才能充分彰顯出文學作品蘊藏的文化內涵。英美文學作品翻譯者要把握好各民族文化的差異性,運用不同的技巧,彰顯作品的文化內涵,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二)傳統價值觀
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民族間的文化內涵也顯示出一定的差異性[4]。西方文化的價值觀以個人發展為基本核心,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則倡導以集體為核心。兩種文化價值觀的沖突給相關的翻譯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擾。不同的文化背景催生的文化產物勢必風格迥異,文學作品亦是如此。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翻譯者要在闡釋詞意、語法前,先了解語言的基本環境,確保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全面地理解文中的內容,了解作品的基本文化內涵。
(三)思維模式
文學作品誕生的時代背景、作者創作的文化背景是構建整部作品的基本框架[5]。作者的思想價值觀、思維模式及行為模式均受到時代背景、文化背景的影響。不同翻譯者對作品的理解不同,對作品文化內涵的掌握程度不同,其翻譯形式會有所區別。為確保翻譯結果的專業性,翻譯者在工作過程中要了解不同形式的文化背景,確保翻譯內容與原作品的特定含義一致,把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完整地保留下來。在翻譯作品時,要保持原作品的基本內涵。
(一)英美文學中古希臘、古羅馬神話內容較多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是深遠的,西方文化帶有一定的宗教信仰色彩[6]。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時,翻譯人員要掌握西方神話故事的翻譯技巧,將其運用到文學作品的翻譯中。如莎士比亞的作品中的大部分語言形式是以神話形式呈現的,翻譯人員只有先了解神話形式的語言,才能在翻譯中確保作品的精髓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二)英美文學深受基督教影響
《圣經》教義在西方文學作品中流傳較廣,翻譯人員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時要對宗教文化進行深入了解。翻譯人員若未掌握其基本內容,勢必會在翻譯過程中出現失誤、引起歧義。如英美詩歌、戲劇中的很多語言都很簡潔,但在翻譯時不能僅注意字面上的意思,而要注意其深層含義。作者往往會恰到好處地用《圣經》里的話語提升作品的層次,充實作品的文化內涵。在翻譯文學作品時,譯者應弄清楚作者的主要思想,保留原作中的宗教特色。翻譯者可通過深度挖掘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了解其文化內涵,使讀者能夠清楚地體會到作者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
(一)以讀者為中心
在翻譯過程中,文學作品的翻譯并不是簡單的字詞句的翻譯。要跨越文化隔閡來了解其深刻的內涵,確保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得以充分展現。在翻譯文學作品時,應將讀者的文化需求放在首位,運用翻譯技巧,淡化中西文化的差異性。要遵循作品誕生的文化背景,更好地詮釋作品的中心思想、傳遞作品的文化內涵,使讀者實現在精神領域的追求。
(二)尊重文化差異
在翻譯作品時,應讓讀者領悟作品的基本內涵、品鑒作者的思想感情。翻譯者應敏銳地察覺文化背景的差異性,充分尊重作品蘊藏的文化內涵,為讀者更好地品鑒作品奠定基礎,使讀者可以透過作品清晰地了解到作品的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產生精神上的共鳴。
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應突破傳統的翻譯模式,將翻譯工作建立在掌握作品文化背景的基礎之上,深入了解作者的思維模式,將語言翻譯和文化背景進行有機結合。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應合理運用異化手段和同化手段,將作品的文化內涵完整地翻譯出來,使讀者在品鑒文學作品時能夠切實地了解西方文化,從而增進文化交流。
[1]孫雪娥,何樹勛,廉潔.英美文學作品中雙關語的修辭效果及其翻譯[J].商洛學院學報,2009(5):66-70.
[2]劉亞東.淺談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的不對等性研究[J].時代文學月刊,2012(8):137-138.
[3]姚艷.淺析英美文學作品翻譯中的不對等性[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5(30):59-60.
[4]張慶瑞.基于認知語用視域的英漢情感類量詞隱喻翻譯模態不對等性探析[J].當代外語研究,2012(6):34-37.
[5]郭歌.基于英漢互譯不對等性的翻譯策略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01-102.
[6]藺玉萍.淺談菜名英譯的不對等性體現的文化差異[J].邢臺學院學報,2012(1):113-114.
AnalysisoftheUnequivalenceintheTranslationofBritishandAmericanLiterature
LI 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China. The translations can not be adopted with general translation pattern in literary works in order to help readers more clearly to rea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article. The literary works is filled with the author’s real feelings, and scientific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helps to break through the cultural gap between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so as to achieve the spiritual resonance for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literary works translating; unequivalence; problem research
H315
A
2095-7602(2017)11-0104-03
2017-07-08
黎明(1987- ),女,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英美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