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棟
劍川縣老君山鎮富樂完小云南大理671307
巧妙創設教學過程積極激發學生思維
趙金棟
劍川縣老君山鎮富樂完小云南大理671307
小學數學新課程指出:“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說,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知識的傳授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注意教學過程的組織,使每個教學環節都成為促進學生智力的階梯,讓學生逐步學會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發展。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別具匠心地設計教學過程,使其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思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原則,著重啟迪學生的智慧。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完全去講解課本中現成的知識,不斷擴展,而應該提供思維材料,創設思維情境,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俘虜”住。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一齊參與學習活動。如: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讓每個學生在課前都準備好一張標有長寬數量的長方形,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下面的操作過程來獲取知識:
首先,讓學生將長方形紙卷成圓桶狀,再展開。這一卷一展,學生就會發現,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可以轉化為長方形,同時也就認識了轉化的方法。
然后,讓學生結合一卷一展的操作,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卷成的圓柱體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
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
長方形的寬=圓柱的(高);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最后,讓每個學生計算自己做的圓柱的側面積,掌握圓柱側面積公式。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認真操作,仔細觀察,興趣盎然,積極性非常高。
又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這一內容時,當學生初步認識到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后,可請全班同學都站起來。首先讓學號是質數的同學坐下,然后又讓學號是合數的同學坐下。雖然是一站一坐的動作,但對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一種無聲的檢驗。最后,還剩一個同學站著,這時讓同學們猜“他是幾號?”
大家立即猜到是1號,也馬上領會到“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創設情境,啟迪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習過程變成師生雙方愉快的活動過程,這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大有好處。
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等是最基礎的知識,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但這些知識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盲目模仿,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好呢?這與教學方法的選擇大有關系,皮亞杰說:“在邏輯——數學結構領域,兒童只對那種他親自創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因此,要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發現新知識,掌握新方法。
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應該不斷地、主動地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引導學生獨立、積極地發展思維,拓寬知識面。
學生掌握知識有一個過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強化練習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鞏固新知識的目的。
練習不只是對知識的簡單重復訓練,而應該是有目的、有層次、有坡度、有變化、有提高的,經過精心設計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深化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智能。
在設計安排各個層次的練習時,要考慮是否把學生的學習放在首要地位;要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要讓學生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新知識講授完,可配合教學過程作以下四個層次的練習設計:第一個層次——基礎題。用于鞏固強化所學的基礎知識。第二個層次——變式題。從多方面變換練習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第三個層次——發展題。把各知識點適當綜合在一起,突出對比性、綜合性、滲透性以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第四個層次——思考題。根據兒童活潑好動、勇于競爭特點,可設計一定難度的智力開發題,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一般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
如:“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練習設計。在學生已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題目結構和解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應溝通按比例分配與“比”、“倍數”“分數應用題”等有關知識,使知識形成網絡,通過發展變化的題組練習,讓學生看到如何從復雜的應用題中,找出基本的解題思路。題組如下:
1.把一個直角按4:2:3分成三個角,其中最小的一個角是幾度。
2.已知等底等高圓柱、圓錐的體積和是25.12平方厘米,求圓柱的體積。
3.三角形一個內角是60,另外兩個內角的度數比是3:1,這兩個內角分別是幾度?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第①題被分配量是間接的;第②題分配的比是間接的;第③題被分配量和分配比,是不對應的。這樣通過三題的變化練習,讓學生明確,解這類題目,不論怎樣變化,首先從基本解題思路著手分析。
當然,設計思考性較強的習題要從小學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知識出發,不要要求過高,脫離實際。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自己得出結論,要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教學過程,這樣才能啟迪學生思維,提高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