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棟
劍川縣老君山鎮富樂完小云南大理671307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趙金棟
劍川縣老君山鎮富樂完小云南大理671307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有這樣一段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去學習,有興趣去學習不如帶著興趣去學習,又不如懷著愉悅的情感去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小學生肯定、愛學、好學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小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課念,主要通過視覺、聽覺來感知的,由于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理解能力的局限,對于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如果教師借助語言文字進行傳授,而忽視學生的視覺系統,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以致分散注意力,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好。荀況曾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教學中,教師除了用準確、清晰的講解外,還應該適時地、恰到好處地使用掛圖、模型、實物以及播放教學課件等教學手段,使之作用于先生的視覺器官,變單項刺激為多項刺激。這樣的教學,才能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呆板為生動,使學生主動地、有目的地、積極地進行學習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的直觀演示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但在演示教具時,學生只能看,不能動手,這對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鞏固概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理解距學生生活經驗較遠或一些易混的數學知識時,學生仍會感到困惑。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生理、心里特征,按照知識的規律,讓學生介入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動手擺、動眼看、動嘴說、動腦想,讓學生經過討論、交流、合作后使自己找出解題的方法。這樣教學才能發揮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小學生好說、好動的特點,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說的訓練。學生說的訓練大體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教師播放課件、出示題目和說明要求后,讓學生進行讀算式、說意義、擴題、縮題補充條件或問題、口編應用題、說解題思路、畫線段圖分析題意、寫等量關系式等訓練,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不同角度幫助學生鞏固所知識。另一種形式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討論。即把全班同學按其座位分成若干個四人小組,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充分展開討論、交流、合作,集思廣益相互啟發,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然后,以小組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討論結果作出相應的評價。
為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每學期應在班級內舉辦3至4次作業展評。展出的作業,既要有又對又整潔的本子,這種本子具有代表性,還要有學生做錯后已經訂正,其書面很整潔的本子,這種本子具有啟發性,最后還有進步學生的作業,這種本子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通過展評培養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另外,應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和通報作業情況。這樣,對于做得好的學生來說,能看到自己的進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樹立克服缺點的決心。
數學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通過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能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活動形式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1)配合課堂教學,開展課外實踐活動;(2)結合教學內容出黑板報---數學園地;(3)開展每周一題的趣題討論;(4)適當開展數學競賽活動;(5)組織數學游戲活動。
教師是數學課程的組織者與領導者,必須要樹立現代的教育思想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小學數學課程的探索、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營造現代教育的技術及資源環境,建設起現代化的小學數學教學體系,優化教學全過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實現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與研發的工具,可以整合課程中的一切學習資源,使小學數學的教與學達到高度的協調與統一,形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師生積極互動的高效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可以通過生動情景的創設,為學生演繹逼真的知識構建過程,方便學生掌握知識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節課若能開頭就達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地,不僅可以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而且往往一開始就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把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為整堂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導入。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可采用直觀引入、溫故探新、創設懸念、小故事或數謎等方法引入,具體采用何種引入方法,要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教材內容而定。總之,要突出兩個字“新”和“奇”,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吸引住,使他們能聚精會神地、興致勃勃地學習、思考。
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結尾,不僅有助于學生概括、理解、掌握當堂課的所學知識,而且能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愛好。因此,要注意巧妙結尾。一節課結束時,留給學生的不僅是一個句號,而且要有問號,給學生有思考余地,從而激發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進一步主動探索新知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