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鄂州市南塔小學湖北鄂州436000
學習成就未來
王軍
鄂州市南塔小學湖北鄂州436000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廣大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在逐步地更新。傳統的手抄備課阻礙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推廣,在此背景下電子備課應運而生。現在學校一般都配備備課系統,教師在共享網絡資源平臺備課,然后配套的必然是課件,基本上是PPT。有一次我跟不同層級的老師聊起PPT,我讓他們把PPT以首寫字母方式拼成漢語,年輕的老師說:PPT就是“騙騙他”,我們的備課資料都從網上一下載,然后拼湊幾個課件,做成PPT,糊弄領導,交差了事;年長的老師說:PPT就是“怕怕他”,每到要上公開課了,或者要進行教學常規檢查,都得趕制PPT,自己技術有限,做起來很費力,所以“怕怕他”。面對不同老師的趣解,我卻啞然失笑。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關鍵在教師。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教師培訓。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后,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從最早的幻燈機、錄音機、電影機等當時名為電教設備使用的信息技術培訓,到后來的遠程教育培訓、網絡初識培訓、因特爾培訓、微軟助學培訓,及至最近的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可以說,每次的培訓,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從課堂教學信息設備的革新、教學方法的革新,見證著課堂教學中信息化設備的變化、課堂教學的變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今中國教育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信息技術的發展史。
基于此,我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非常重視。前不久,還組織了全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過關測試,就是教師制作課件和編輯視頻,以及操作教學交互平臺。老師們都很配合,積極參加自學培訓。測試當天,大家齊聚一室,共同學習,互相指導,展現了一種團體精神和研究氛圍,讓一直以來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而頭疼的我甚感欣慰。
即便是過關測試,但過關不是目的,我們的初衷是讓老師們提高認識,畢竟未來的幾年是教育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從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到《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到各地蓬勃發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熱潮,教育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當今教育的發展趨勢。早在2006年搞遠程教育培訓時我經常鼓勵大家:寧可人等設備,不可設備等人。那個時候一所學校最好的電教設備可能就是那臺遠程教育資源接收機,而我們也在一次又一次外出參觀學習時對其他學校先進的電教設備和軟件制作水平“羨慕嫉妒恨”。時下,我所在學校的區域教育信息化已走在全省前列,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教室里也配備了電子白板、教學交互一體機,有的學校也配備了錄課室,實現錄播同步,區域內資源共享,再也不是坐等設備的時代了。隨著2020年教育信息化覆蓋全國的目標日趨臨近,捫心自問,我們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嗎?
目前,有兩個觀念上的誤區制約著教育信息化推進的瓶頸:第一種觀念出自青年教師,他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但又缺乏深入思考。他們認為,課件等于備課,于是,教學活動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課堂缺乏靈動,而且這種對課件的信賴往往成為青年老師運用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之短板。第二種觀念在中老年教師中尤甚,他們認為信息化是年輕人的事,對于電腦、網絡等避之不及,他們決心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堅守課堂。持第二種觀念的教師大有人在,于是乎信息技術廣受詬病,于是乎學界逐漸出現了種種思潮:教學應該遠離PPT;“電灌”、“機灌”和“網灌”是新版“填鴨式”教學……這些對信息化的抨擊似乎成了不愿意學習和接受信息技術的老師們的“救命稻草”,他們拒絕或排斥學習信息技術就愈來愈心安理得。
從表層上看,是因噎廢食的問題。而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學習的意識問題。晉平公七十歲想學習音樂,師曠勸而勉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意思是早學比晚學好,晚學比不學好。哲人馮友蘭修一生中國哲學,85歲高齡仍發愿重寫中國哲學史,10年專注與執著成就了中國哲學史的國際地位。活到老,學到老。不論在什么時候,知識都是不嫌多的。學習這件事,與年齡無關,與別人的看法無關,只跟你自己的決心有關。
當然,還有態度,學習也是一種態度。只有謙卑的人,才真正學到東西。百川之所以東到海,是因為大海比所有的河流都低。無論你是教學功底深厚的老專家,還是接受新事物快速的年輕人,在學習信息技術這個問題上,都得放下身段,不懂就問,主動學習,才能掌握好各種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和手段。
如同電子產品一樣,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也日新月異。當初我們用無盤工作站、遠程教育資源對學生灌輸高科技新知識,如今的孩子早把電腦當生活用品,在電腦上聊天、玩游戲比我們大人還熟練;當初我們在嘗試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如今,學生手執IPAD進課堂,翻轉課堂逐步從理念到實踐……如果今天我們不能學習并掌握信息技術,那么我們終將會被教育信息化的明天淘汰。
回想起在信息技術過關測試中,看到我們的老師在一遍又一遍嘗試某個應用軟件的小技術,看到我們的老師打字如捉蟲,覺得那是一種天真,畢竟我們在接納這種改變。一枝粉筆上三尺講臺既成歷史,未來,我們把諸如展臺、白板、交互式網絡教學平臺等信息技術應用的硬軟件玩轉得如行云流水,我們就駕馭了信息化時代,我們就做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宰。
誠如皮亞杰所言:“有關教育與教學的問題,沒有一個問題不總是與師資培養問題有聯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夠數量合格的教師,任何最使人欽佩的改革也勢必要在實踐中失敗。”教育改革與發展,或者教育信息化的關鍵,還在于教師。
今天,中國教育已處在風口浪尖,教育改革亟需鼎新革故,伙伴們,學歷代表過去,學習成就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