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玨
一個國家要走在世界的最前端,必須有大量的創新型人才,我們國家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啟了中國經濟的“創時代”。當前各類高校都在開展創新教育,而其實質是對人的潛能、價值和創造力的最大限度的發展,為人的自我實現、成才創造最佳的教育環境。
創新人格是一個從心理、環境、教育、個體等多向維度體現主體創新特征的構念。創新人格主要包括五個特質,即獨立性、好奇心、自信心、敢為性和持久性,這些特質跟社會環境、家庭教育以及個人特質都關聯著,因此,要培養大學生創新人格,需要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維度共同聚力。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如自信、樂觀、好奇心、堅韌性、自我實現等,而這一些都是創新人格的范疇,很多人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從根本上看是沒有挖掘到自身的這些積極品質,因此全社會要弘揚個人的積極品質、學校教育更好構建積極心理品質教育體系,從教育教學、學生管理多方面挖掘和培養這些品質。同時,充分發揮心理教育在創新人格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心理高校開設一些心理學課程和組織心理教育活動,將人格教育賦予其中,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同時,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培養自信心、意志力和耐挫力等,助其創新創業。
堅持人文、科學、創新的教育理念,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創新能力相統一的一代新人,是高校進行教育的立足點,也是進行創新人格構建的重要內容。對于創新創業的人而言,培養鑒定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是必須的。因為創新不是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堅定的意志并付出艱苦的努力。對于創業者而言,失敗和挫折是不可回避的。任何人想成功,不僅要付出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苦,還要準備經受挫敗的考驗。中國的哲學家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目前,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有的高校歸教務部門主管、有些是學生工作部門主管、還有的是歸團委主管、甚至有些是科研部門主管,或者幾個部門分別在開展工作,呈現雜亂無章的態勢。因此,高校應整合全校各部門資源、形成一個創新教育規劃體系、發揮各部門優勢,譬如,教務部門在教學計劃中設置創新創業教學并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生主管部門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校團委組織學生開展各創新社團活動、科研部門研究創業教育的模式與體制等。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已在全社會形成,這就開啟了更多人創新創業的夢想,在全社會范圍可以營造一個人人可以創業的氛圍,讓個體敢于嘗試。而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環境、父母對孩子的期待、父母對于孩子精神支持等都會影響個人創新人格的形成,因此家庭環境民主、家長有目的的培養孩子有主見、有好奇心、敢于嘗試、不怕失敗等個性品質,有助于創新人格的形成。那么對于大學生而言,高校是他們全日制學校教育的最后一站,高校的外部環境、教育教學、教師的正面指導與積極支持也會影響大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
大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需要社會、家庭、高校的通力配合,從高校層面可以形成一個“人人創新、人皆成才”的機制。
高校范圍內,從教學到管理都樹立挖掘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理念,提供寬松的教學氛圍、教師們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建立自信心,教學過程中正面嵌入和引導創新實踐,讓學生體驗創新的愉快體驗,激發學生的各類興趣并不斷創新。激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實踐活動并提供有力的物質保證,樹立一些優秀典型并給予適時恰當的激勵。
在全校營造一個人人創新的良好氛圍并形成良好的循環,讓學生感受到周圍的同學都具有想象力、創造力,都敢于嘗試、敢于實踐,即使遇到失敗依然可以重新開始的環境,這種環境影響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樂觀向上和青春活力的校園氣息。
大學生畢竟還是象牙塔里的孩子,而創新創業過程是不可控的,因此各級各層的教師要給予指導,譬如創新教育教師指導其創業流程,給予一些平臺支持。而專業教室可以給予一些專業指導并提供創業機會。輔導員及班主任則可給予人文關懷與精神支持。高校要鼓勵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樹立以生為本、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
總之,大學生創新人格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實現的,需要長時間的積淀與培養,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助力。
[1]肖文學.大學生創新人格及培養路徑探析[J].理論界,2008.
[2]廖江華.當代大學生創新人格培養途徑探析[J].新聞愛好者,2009.
[3]楊洪.借鑒人本主義創造觀培養創新人才[J].成都中醫院大學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