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秦雪峰 張存貴
以績效評價促財政資金使用質效雙升
——山西省陵川縣全流程推進財政績效評價工作側記
●通訊員秦雪峰 張存貴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公共財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山西省陵川縣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根據《預算法》及財政部、山西省財政廳相關文件精神,緊緊圍繞“以提升財政資金績效為主線、以績效目標實現為導向、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為手段、以評價結果應用為保障”的總體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著力促進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的提升。2012、2013年該縣財政績效管理連續進入全國前200強,分別名列第31位和61位,連續兩年名列全省第一;2015年,鄉鎮基本財力保障績效管理工作在全市七縣區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二,2016年,又獲得了全市第一的殊榮。
要真正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做到“集一分民財、辦一分民事”,首先要提高財政資金管理者的素質。為此,陵川縣在每年的學習教育中,有計劃地加強財政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教育,并采取多種形式,及時、深入、廣泛地在全社會開展宣傳活動,配合政務公開、預決算公開,把重大資金項目的分配、啟動和規定通過網絡、廣播、電視、公開欄、傳單等方式全面公開,并結合工作實際,宣傳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及文件精神。每年定期組織預算單位的法人代表和財務會計人員進行1-2次財經法規培訓、財政業務培訓,人生觀、價值觀、利義觀等培訓,還通過在職進修、走出去學、請進來教等形式提高財政干部的素質。通過學習培訓有39名財政干部取得了專科以上文憑,2名取得了研究生文憑,19名成為經濟師、會計師,2名成為注冊會計師。通過認真學習、理解新《預算法》、《會計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以及與財政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及文件精神,財政工作人員的認識水平、業務水平、法律素質、自律意識明顯增強,確保了人員的“安全高效”。
財政資金運作的安全、高效必須具有嚴密的程序和完善的機制,為了管好用好財政資金,保障其安全、高效,陵川縣十分重視完善和落實相關制度,利用制度來促進工作的開展,把制度建設作為開展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為此,他們從預決算管理、專項資金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績效管理、資產管理等方面入手,對現有的制度進行了梳理,參照上級有關制度辦法進行修訂、完善,共制定、修訂了《陵川縣縣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陵川縣財政局關于預決算公開工作的實施辦法》、《陵川縣財政支出績效管理辦法》等40多個管理辦法和相關實施方案、細則等。
隨著預算編制改革的不斷完善,預算編制越來越精細化,部門是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主體,必須承擔實現項目績效目標的主體責任,每年在編制部門預算時財政部門對單位申報的預算項目進行年度對照、加強審核、合理保障。同時,所有納入預算的項目必須有資金測算明細等相關要件。對無具體內容、無明細支出測算或支出測算不夠細化的項目,一律不予安排;對50萬元以上的預算項目,包括上級提前下達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必須申報項目績效目標,提供詳細績效信息,包括立項依據、項目內容和目標、實施周期、投入總額、已投入金額、本年度預算目標和金額等,作為項目審核的依據,并將這些信息錄入績效管理系統。如2016年國有林場改革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時的單位申請為1222.33萬元,財政預算部門審核認為資金太大,有不切實際、不盡合理、缺乏科學依據等嫌疑。于是一方面建議其提供近三年收支明細,同時責成專人赴該單位調研,進行科學論證,經認真分析,剔除其營業收入,第二次審定為400萬元,核定審減822.33萬元,重點保證了人員工資、工作正常運作、改革如期進行。2017年申報錄入績效管理系統的項目共計123個,涉及金額35789萬元,占當年預算總額的26%,占應申報錄入績效管理系統項目的100%。上述項目的審定,均做到了科學化、精細化、規范化、法制化,切實落實了《財政支出績效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
財政監督必須與財政管理同步運行,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去抓,逐步建立起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緊密銜接、相互制衡的財政監督管理運行體系,做到全程監督、環環緊扣,每一個環節都不掉“鏈子”,杜絕“牛欄關貓”現象。
在監督的內容與方式上,力求創新,改變單一的事后檢查型監督方式,實行事前審核調研、事中跟蹤監控和事后檢查調研相結合,突出事前、事中控制,建立健全及時預警糾偏機制,實現對財政資金使用管理全過程科學、有效的動態監控,全面提升財政監督能力,提高財政資金運行效率。
在監督管理的具體方法上,注重信息技術的吸納和運用,充分運用獲得國家專利的財政指標內部管理、國庫資金管理、實有資金管理、財政收入管理等計算機軟件進行具體操作。縣財政部門根據縣政府、縣人大財經委的意見,組織有關人員對納入預算績效管理的項目進行過程跟蹤監控。2014年、2015年縣人大分別選取了10個、20個單位進行預算執行跟蹤監控;2016年,對全縣所有重點工程、為民辦實事項目進行了跟蹤監控。如2015年6月縣人大在對陵川縣禮奪路面改造工程項目進行跟蹤監控時,發現該項目存在定額套取有錯誤,人工、材料、機械臺班單價過高,直接工程費不實等諸多問題,責成財政部門認真評審。縣財政部門依法協調、委托山西明珠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對該項目進行了評審,經依法科學審核,該項目預算送審金額1004.05萬元,審定金額933.02萬元,核減金額71.03萬元,核減率為7.07%。對跟蹤監控的項目,從預算申報、預算執行到年終決算,全程進行定期、不定期向縣財政、縣人大財經委報告,接受人大、政協的實地調研查看。縣財政根據縣人大、縣政府的提議不定期組織集中座談、匯報。通過不斷優化績效跟蹤的方式和流程,把績效跟蹤與加強當年預算執行、實施預算調整、使用結轉資金、優化項目管理結合起來,提高了績效跟蹤的及時性和效率性。
預算年度結束后,由績效股牽頭,各預算管理股室參與,軟件公司和部門單位具體操作,結合部門單位決算工作,集中時間開展項目自評。2017年4月份,利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對2016年的82個項目進行了自評,涉及金額33831萬元,占當年決算總額的21.31%,不包括納入績效管理但當年沒有完工的項目。在開展項目自評基礎上,還對一些社會關注度高、金額較大的項目開展項目投資評審,包括預算評審和決算評審。2016年5月,該縣財政局投資評審中心對建設單位報送的陵川縣全民健身公共體育場建設項目預算進行了認真的評審,經評審審定該工程預算總額為3083.88萬元,比建設單位送審概算3152.45萬元減少68.57萬元,審減率為2.18%。在各項評審工作中,評審中心本著“不唯減、不唯增、只唯實”的原則,嚴格要求各中介單位按照施工設計進行評審,切實做好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的審查,深入施工現場進行實地勘察,準確核實工程量,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相關部門出臺的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定額標準、取費比例,結合晉城市信息指導價和陵川本地市場價,公平、公正地完成了各項評審任務,為該縣財政經濟活動節約了寶貴的資金,保障了財政投資項目資金的合理高效使用。2016年,共完成中醫院室外工程、西溪道路綠化工程、婦幼院加層工程、城南電網改造工程等60項評審任務,送審總額38295.11萬元,審定總額達34451.23萬元,審增、減總額3996.80萬元,綜合審減率10.44%。
組織項目績效單位開展自評,財政部門聘請第三方再評價,監督部門開展績效跟蹤監控,這些都是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手段,目的是花好每一分財政資金,所以評價結果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預算績效管理能不能發揮作用的關鍵。
為此,該縣參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陵川縣預算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管理辦法》(陵政辦發〔2015〕26號),對項目評價結果“優秀”的單位,在編制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時,優先安排其申報的項目;對評價結果“良好”、“合格”的,在編制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時,對其申報項目按正常或從緊安排項目資金;對評價結果“不合格”的項目,對項目單位實施績效問責,并報請縣政府予以通報批評,在編制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時,不再安排項目資金,同時,扣減一定比例的基本經費。對違反財政法規的人和事,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及現行財政法規規定嚴肅予以懲處。對拒不執行處罰決定的,由主管部門牽頭,主動邀請紀檢、監察、審計、銀行等部門聯合辦案,通過加強各部門間的橫向聯合、相互溝通,對違法違紀案件形成齊抓共管的氛圍和態勢,以擴大其影響和效果。
陵川縣強化財政績效評價,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取得了一年上一個臺階的成績。如今,該縣財政在總結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正進一步硬化績效評價結果的約束力,加大績效管理知識培訓力度,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合理安排評價費用,加大懲處力度,實行全程監督,力爭使財政資金管理進一步實現科學化、精細化、法制化、合理化,保障財政資金使用程序完善、機制嚴密、安全高效。■
(本欄目責任編輯:范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