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強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影響了人們的主觀思想,使大眾更注重精神的培養,而廣播電視正是滿足大眾思想的主要媒介,讓人們的主體意識得到有效的體現。因此,廣播電視編輯要重視自己在廣播電視節目中的作用,培養自己的主體意識和受眾意識并存的思想,有效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從而制作出質量更佳的節目,為滿足廣大群眾良好的精神需求做出貢獻,也使廣播電視在目前的眾多媒體中保持競爭力。
主體意識是一種動能意識,其在編輯工作過程中產生、演變的,屬于一種創造性思維。廣播電視編輯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受到了主體意識的思維的引導,因此應該讓其對記者搜集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時要有客觀合理性,以還原事實真相為準繩,對新聞事件要有合理的報道。主體意識包括四個方面即在自主方面、責任方面、以及創新方面和人格方面具有的意識,其是編輯能力與知識展現的有效保障,為廣播電視編輯提供了把關與創新的幫助。作為廣播電視編輯,要在工作中保持創造性思維,在保證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創新思維,讓廣播電視節目保持一定的新鮮活力,有效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促進廣播電視媒體保持一定的競爭力。
社會的發展衍生了眾多的媒介傳播方式,但是目前廣播電視一直是廣大受眾的選擇,社會大眾對廣播電視的關注度一直略大于其他媒介。未來的發展中,若廣播電視不能進行有效地創新一直處于保守階段,那么其將被其他媒介淘汰是可預見到的。廣播電視作為信息傳播的平臺,在節目的制作上要遵守以人為本的原則,重視廣大社會居民的需求,讓節目通過創新來提升質量和受眾的關注度,與受眾形成良好的思維交流模式,為社會起到正確引導輿論的作用。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廣播電視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為現代的廣播新聞編輯,要注重廣大受眾的意識變化,為其提供滿足其需要的節目。若盲目創新而不以受眾意識為指導,則節目將不能收到受眾的接受,甚至會使其產生厭倦性轉而關注其他傳播媒介方式。因此,廣播電視編輯要在節目的編輯制作時增加受眾參與的機會,有效降低受眾意識對廣播電視傳播的影響。
廣播電視編輯在節目的編輯時要將受眾意識貫穿在節目的整個過程中,如欄目的內容、語言的設定等方面讓受眾意識得到良好的體現。針對目前我國廣播電視節目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其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弊端,即編輯只將注意力放在政府的政務活動中,只是為受眾傳播政府的相關活動內容,對于社會大眾關心的話題卻很少提及,在內容上不能很好地貼近大眾化,忽略了受眾意識的作用。這樣的節目只能是離受眾的生活越來越遠,難以為廣大受眾接受。因此,廣播電視編輯要重視受眾意識在節目中的融入,制作出接地氣的節目。
社會的發展帶動了多媒體多元化的進程,信息的流動性增強和信息的分享內容擴大,讓廣大受眾增多了媒體信息的選擇途徑。在這種環境下,一方面增加了廣播電視節目的素材,而另一方面卻為廣播電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新聞電視編輯如果在節目的編輯過程中不去考慮受眾意識且節目缺乏創新,則會加重廣播電視發展的困境。創新是廣播電視發展的重要要素,作為廣播電視編輯要在日常的工作中積極進行節目的創新,從廣大的受眾思想特點出發,重視廣大的受眾意識,這樣才會讓廣播電視節目收到良好的效果。編輯要注意創新的根本是受眾的意識,若脫離受眾意識則創新便毫無效果,缺乏長久的生命力。
新時代下的廣播電視媒介,要打破原有的單向傳播模式,要多考慮受眾意識融入進節目的制作中。因此,作為一名編輯要多為受眾提供參與的機會,如設置熱線電話或網絡意見征集平臺讓受眾暢所欲言,廣播電視編輯可以根據受眾們的意見進行整理,在今后的工作中強化受眾意識與節目的結合,借此提高節目的質量水平。
廣播電視媒介為受眾提供了當前發生的事件的報道,是受眾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主要方式。目前廣播電視編輯中存在著為了博取受眾關注,而大肆渲染事件的報道,降低受眾接受事件的真實率。因此,廣播電視編輯要具有一定的理智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職業操守,要高度還原事件的真實性,通過自己嚴謹的思考和文字功底,根據事件的內容編輯出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報道,與受眾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讓節目在眾多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讓廣播電視保持引領其他媒介的地位。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的編輯要具有一定的主體意識前提下,充分考慮廣大群眾的受眾意識,有效降低受眾對電視廣播編輯的影響,才是有效制作優秀節目的必要條件。廣播電視編輯的主體意識和受眾意識使其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責任感,為群眾創作了更真實、更高水準的節目,為受眾提供更優良的服務。
[1]李小琴,徐百靈.喀什地區電視媒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10(15):24-27.
[2]姜春燕.論廣播電視編輯的主體意識與受眾意識[J].中國傳媒科技,2012(6):13-15.
[3]鄔雁冰,李宏偉.淺談電視新聞編輯中的受眾意識[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