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摘要】 在當代中國畫壇,閩籍中國畫名家薈萃,占據較高的地位。“鸞翔繪集”畫展的舉辦,構筑了藝術的交流平臺,讓我們在家門口觀賞當代閩籍中國畫名家高水平作品的同時,感悟他們創作的特征,領略他們的作品特點。
【關鍵詞】 閩籍畫家;中國畫;創作特征;作品特點
[中圖分類號]J22 [文獻標識碼]A
正在福建博物院舉辦的“鸞翔繪集——當代閩籍中國畫名家提名展”,是一次全國閩籍代表性國畫家交流的盛會,讓我們在家門口觀賞到一次高水平的國畫展。
這個展覽筆者以為有如下幾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內容。
第一,以中國美院為主干的省外閩籍國畫家,他們在創作上都帶有很強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心,來源于他們平時練就的扎實的基本功,也來源于美院良好的創作環境和氛圍。當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自信還來自于他們在不斷地發現和創造活動中所形成的審美自覺性。有了這樣的主心骨,再加上經驗的積累和自由的創作環境氛圍,他們就能夠以一種良好的藝術創作狀態投入到實際的藝術創作活動中,讓人覺得畫得很放松,同時也很有講究,有個性又不失法度,根子扎得很深又不滯于刻板。
第二,省外的閩籍國畫家們的創作,不僅是重視畫面形式效果的表現,而且更是講究細節內容的刻畫,也就是能夠畫進去,不流于虛張的形式和筆墨技巧本身。畫人物的,能夠用精當的線條筆墨,言簡意賅地勾勒出畫面人物的性格特征、情緒表情。畫花鳥的,也能夠利用傳統的筆墨表現技巧營造出一種極其自然的環境氛圍,讓畫中景物逸趣橫生,生機盎然,極盡自然之能事,顯寫意之精神。
第三,在省外閩籍藝術家們集體表現當中,還有一個突出的價值特征,那就是用心專注,格調高雅。前面講他們畫畫普遍能夠畫進去,把畫面形式內容的肌理經緯編織和組織得很密實,有厚度,產生了耐看和耐品味的審美觀賞效果。而這一切的實現,歸根結底,就是在創作時,畫家們能用心,肯投入。張彥遠在講述吳道子畫畫成功的秘訣時,就說到這一點,即“守其神,專其一”。畫家在創作時若能做到這一點,在內在感覺的作用下,把自己的感情熔鑄到勾勒點染的筆墨技巧的應用和畫面形式的組織經營當中,就能夠創作出不俗的作品,產生耐人尋味的審美效果。
第四,這次參展的省內畫家,可以說都是福建省內國畫創作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創作內容廣泛,題材多樣,也都有著自己的藝術創作個性,在審美認識和技法表現上也都自己的獨到之處。與省外閩籍參展國畫家相比,他們在創作中所體現出的創新意識和個人表現欲會更加強烈些,顯示出他們急于融入潮流并得到社會認可的急切心情和愿望。
以下是對十二位參展畫家的整體性閱讀評價。
首先我們按國畫的人(物)、山(水)、花(鳥)三科來分。先說人物畫,現代中國繪畫成就最大的領域是人物畫,因為它借鑒傳統的部分不是特別多。以前的傳統人物畫所用的技法和語言都是借鑒山水和人物,傳統中沒有獨立的人物畫技法和語言,所以很多現代人物畫大都是嘗試性和探索性的。當代畫家在創作的時候心里會有疑問,我這樣畫合不合規矩?適不適合?我認為這是需要重視的問題。中國人物畫是有現代傳統的,傳統中國人物畫的經驗是不能夠解釋現代中國人物畫的成就的。我們應該放棄分門別派的成見,中國人物畫在技術上的現代傳統特別珍貴,它包涵很多東西,但總的來說它與西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經驗在晚清之前是缺失的,因此我認為當代人物畫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這是現代人在創作人物畫時總結出來的特殊經驗。
此次人物畫參展四人可謂尉氏一門,尉曉榕先生及門下弟子李桐、陳鐸、盧志強。尉曉榕先生不到30歲即有中國人物畫天才之譽,其素描與造型為當代翹楚,雖出身國美,實則受西方一路影響極深,近20年來,尉先生復歸傳統尤其是寫意一路,深得堂奧,出神入化,早已溢出人山花分科,直抵無體不妙、無所不能的宗師境界;李桐先生是尉先生高弟,才分卓然,品質精純,又深得唐宋元明中國宗教壁畫精髓,其畫作極少回閩展出,此次大受關注,假以時日,必成大家;陳鐸先生是近年來閩省新崛起的中國人物畫名家,素描與造型有尉先生之才,而深入民間,得戲曲人物寫生之妙,或潑辣或神秘,別有一格;盧志強先生的畫受米開朗基羅和卡拉瓦喬的影響,比如注重人體的解剖學知識,對光影的表達和轉換,卻能夠用傳統筆墨的審美趣味去表現出來,在創作中表達一種現代生活經驗,極盡其妙。這四位先生的中國人物畫取向足以成為閩省當下中國人物畫創作的標本。
其次說山水。曾宓先生的成就有目共睹,早已為國內評論界譽為宗師級大匠,實為八閩之光,此次展出的9幅作品氣勢撼人,融綜國美兩位開山大師黃賓虹與林風眠為一爐,既濃密深厚又蒼潤華滋,東西兼融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其創造性風格應是中國山水畫未來出路之一。
林容生先生是本省生長成就的杰出人才,從上世紀90年代起已經是中國新青綠山水的領軍人物,設色豐潤,敷彩精妙,其藝術風格與造詣常見諸報端雜志,亦無需細述;林海鐘先生是此次參展畫家之最年輕者,然其對于傳統繼承卻最為顯著,畫面雖小氣象大,12幅西湖冊頁由明清直溯唐宋,法盛且筆墨精悍,又禪意盎然,書卷氣十足,足以為中國傳統文人山水畫之課徒稿;陳北辰先生近20年一再倡導寫生創作,以印象派方法入中國山水畫創作,在閩省影響極大,其借西開中之法足堪個案研究。
最后說花鳥。央美姚舜熙先生的大花鳥氣象是北派代表,設色華麗奔放,充滿現代性之視覺沖擊,而線描鋼筋鐵骨,較之陳子奮先生有出藍之妙;王和平先生為閩省非學院派出身之代表,然傳統功力深厚,詩書畫熔一爐,是中國“新文人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趙躍鵬先生乃國美正脈,研明清而窺宋元,法度之盛如兵家武庫,又得西洋造型之精妙,如虎添翼,已是東南名家;薛君寧先生本是人物名家,近10年深研花鳥,看似乎逸筆草草之間,深得傳統與現代混合氤氳之趣,別開路徑。
十二名家,概然而論,言猶難盡,不一而足。
參考文獻:
[1]徐奉彬.大眾心理在廣告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1).
[2]侯桂紅.從眾心理現象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1).
[3]王子健,馬振慶.色彩心理作用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大舞臺,2013(2).
[4]姜萌.博物館自然采光的設計與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
[5]王悅.受眾心理對大眾傳媒的影響——受眾選擇心理在大眾傳媒中的定位[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1).
[6]馬爾科姆·英尼斯.室內照明設計[M].張憲,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