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06-01
卓尼藏區是一個藏漢雜居的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的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不同,學習、認知、文化差異是擺在藏區農牧村寄宿制學校管理上的難題。所以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自信自強的健康品質,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藏區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藏區農牧村寄宿制學校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校的發展,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大的意義。那么如何適應這種形式,肩負起教育藏區農牧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這份責任呢?
一、藏區農牧村寄宿制學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許多農牧村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又忙于生計,無法對子女進行教育和指導。重養育,輕教育,形成學生文化和性格上的差異。許多孩子出現人際交往能力差、頑皮任性、沖動易怒等逆反心理。
2.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自我評價的歪曲,形成惟我獨尊,為所欲為的性格。缺乏及時有效地約束管教,導致部分住校生紀律散漫,不遵守規章制度,逃課逃學現象的發生。由于受濃厚的藏傳佛教家庭傳統文化背景的影響,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還不夠健全。由于一些家長對孩子學習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自覺性,對待學習心不在焉,應付了事。
二、藏區農牧村寄宿制學校學生教育問題的方法
1.愛心灌溉,讓學生在親情中成長。農牧村孩子是單純的,樸實的,也是敏感的,他們的父輩長期從事放牧、務農工作,在生活、思維、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與城市的家長有著一定的差異,使農牧村孩子從小就表現出與城市孩子不同的特點:在學習習慣方面,他們態度隨便,上課沒有良好的注意力,作業比較粗心,有不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生活方面,衛生習慣不是太好,對整潔的要求不高,辦事生活無規律。作為教師,想要改變這些孩子的行為習慣,就要針對農牧村學生的特點,耐心地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他們,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有了良好的習慣,學生會從中受益,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興趣,較快地適應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和生活。
初中學生自理能力差,老師愛學生就要從點滴做起:體育課后,學生滿頭大汗,教師要提醒他們小心感冒;學生生病了,教師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找醫生,親手送上一杯開水,鼓勵他們吃藥;住校生沒了生活費,車費,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班主任要常進學生宿舍,了解學生生活,及時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學生的家庭發生了變故,老師要及時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老師,以親情般的愛心溫暖他們,使他們早日走出生活的困境等。
2.春風化雨,用語言滋潤學生的心田。“教育,其實是一種喚醒。”教育者恰當的表揚和鼓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與學習動機。老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適時鼓勵,點石為金。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有時只是因為他們離我們太遠,我們才感覺不到他們的明亮。老師只有親近他們,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細心、耐心地去觀察尋找,就會發現每個孩子的亮點,并對這些亮點及時恰當地鼓勵和培養,這顆星可能會更亮一點。例如:數學課上,平時在班里數學成績一般的學生說出了一種簡練的解題方法,老師欣喜地說:“真不錯,你的這種解題方法值得老師借鑒。你很棒,只要肯努力,你一定能行。”在以后的課堂上留心及時鼓勵,并在作業上點批其亮點,很快,這個同學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課上,我們就學生一段精彩的片段加以講評、表揚,這個學生有可能就會從此愛上寫作,將來或成為名作家;美術課上,老師對某同學筆下異樣的秋景加以表揚,在學生心靈深處就會滋生一大片美麗的春景圖、夏景圖,美術的種子或許在他的頭腦中生根發芽……老師的表揚“你的字很漂亮。”“你的想法真妙!”“你的回答真好!”等語言能點燃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這些被你點亮的閃光點也許會照亮孩子的一生。
3.用愛心做剪刀,做個好園丁。如果說表揚是學生不可缺少的營養品,那么批評便是有助于學生成長的良藥。教師如何做剪刀,當個好園丁呢?首先用愛心感化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老師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知心伙伴,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要有足夠的耐心,以一個談心者的態度循循善誘,消除學生接受教育的抵觸情緒,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既讓學生認識到錯誤,也溝通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其次要引導啟發學生。針對學生的缺點錯誤,老師要把批評的事情化作許多小小的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認識自身的錯誤,委婉引導學生接受老師的批評和引導;適時引導學生討論有關違紀現象,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讓學生受到啟發,改正錯誤,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再次要以榜樣激發指導。針對問題學生,我們先避開學生的正面錯誤不談,而是借助他人的好事、優良品質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讓學生對比他人尋找自身的差距,鼓勵他們向榜樣看齊,從而激發有錯誤的學生改正自身錯誤的決心,從別人身上感受到自身客觀存在的距離和差異,從而確定自身的目標,努力跟進。